分卷阅读161
柳宵附和,“你妈也是为了你俩,你们也用心记着点。” 俩小的赶紧点头如蒜。 “你们记得写信,一个月最少一封。”柳宵又说道。 电话太贵,只能写信了。 俩小的继续点头。 “你们有认识的同学也出国么?”宋红米问道。 “学校去英国留学的有,都是学姐、学长,我们这届的就我和哥哥两个人考托福了,但是没有上我这个学校的。”宁悦耸耸肩。 如今在国内,服装设计还是比较冷门的。 宁远也说,“也没我学校的。” 宋红米有些失望,不过也知道这很正常。 柳宵拍拍红米的手背,“不用太担心,她们聪明着呢,别人在她们这讨不到好处。” 宋红米也只能这样想了,转而又想到,“如果在国外遇到华人需要帮忙,也要谨慎,要量力而行,尽量不要财不露白。” 她怕俩孩子太善良了。 柳宵补充,“有正义感是好事,但别贸然行动,三思而后行。” 宁悦嘿嘿笑,“我小胳膊小腿儿的可没办法逞能,不过我会帮忙报警的。大哥,你学过散打的,会不会一热血上头就动拳头?” 宁远挑眉,“你不是天天说我散打学的稀松,还不如你的二指禅么。” 宁悦对着宁远做鬼脸。 看着俩孩子打闹,宋红米更伤感了,“你们俩从小一起长大,从来没有分开过。” 宁悦让上仰着头,泪珠就在眼里转圈圈。 宁远也是眼眶通红。 “也不是不回来,一年回来一次,还是能一家团聚的。”柳宵赶紧劝,怕母女三人抱头痛哭。 宁悦到底是女孩子,更感性,眼泪还是流下来了,“可是英国没有春节假。他们过圣诞节、复活节。” 宁远也是语气低沉,“德国大学倒是有寒暑假。” 可是妹妹回不来,就不是一家团圆。 宋红米努力睁眼,不想落泪,不愿意在孩子面前哭,“那就定在每年暑假,到时候你俩坐飞机回来,咱们就能一家团聚了。” 作者有话要说: 晚安。 133、六十年代养小崽(33)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宋红米依偎在柳宵怀里,伸出一根手指点点他的胸口,“某人今天格外勇猛啊!” 柳宵抓起老婆白嫩的手,放在嘴边亲吻,“好不容易把两个碍眼的都送走了,家里就剩咱们了,一时没收住。” 宋红米掐了他一把,“你不是也很舍不得孩子么,还有两副面孔呢。” 柳宵说的理所当然,“这不是刚送走,还不想呢。我就想着,下次要车、震也不用专门去别的地方了。要不我们去院子里试试。” 宋红米给他来个三百六十度大旋转醒醒神,“打住!不许精虫上脑!” 柳宵一个用力,将人抱到身上,“你不用太担心他们,准备的足够充分了。我甚至想着让她们经点事儿受受挫折也好。” 宋红米故意用下巴砸他的肩膀,“咱家俩孩子可不算娇生惯养,而且从小我就开始挫折教育了。” 柳宵一听就笑了,“呵呵…就是孩子刚会坐那会儿,你非给摁倒了,这也算挫折教育。” “必须算啊。”宋红米觉得俩孩子不熊就有她的功劳,“小时候她们嚯嚯粮食,我拿笤帚还打过她们屁股呢,这都是棍棒教育了。” 然后忍不住噗嗤乐了,好一会才停下,“我还记得宁悦那个小丫头抹着眼泪和你告状的事儿呢。” 小丫头跟她爹亲,被打了之后就委委屈屈跑去告状了。 小丫头抹着眼泪哭唧唧,“爹,有人打你女儿你咋办?” 柳宵门清,他不想两头不讨好,就回答,“谁打我女儿,我就打她女儿。” 小丫头脑袋转的挺快,听明白了,哽着小嗓子,“那还是算了吧…呜呜呜…” 现在想想还觉得可乐呢。 “啊!干嘛?!”宋红米又被压在身下。 “还问我干嘛,蹭我半天了,我接受提示。”柳宵直接亲了过去。 “一会别腿软!”宋红米表示输人不输阵。 最后还是没出息的求饶了。 “这身板都是我一点点补回来的。”宋红米有些小骄傲。 她可没忘,曾经某人多虚。 “没白补,要不然也不会精力如此充沛。”男人对于这方面向来不知道谦虚为何物的。 宋红米明智的决定换话题,真怕给某人累到,底子实在不咋地,“农用三轮车正式投产了吧?” “有几样机床还没到位,日本那边卡着呢,针对的不是我,属于被殃及的池鱼。”柳宵叹口气,“自己没技术,就会被人卡脖子。人家随便定价,咱们还得装孙子。” “所以我们知耻而后勇了,用不了多少年华国制造就世界闻名了,而且全世界都离不开华国制造。”想到若干年后,宋红米很是自豪。 但同时也更敬佩这一代人。 经历过才知道如今的华国多么的落后,很难想象,紧紧几十年,就追赶到了世界前列。 这绝对称得上是奇迹了。 “是啊,这个是不屈的民族。”比之大昌,他更喜欢华国,不管她贫穷还是富饶,都有一种精神在。 …… 五年后。 宋红米开着长城·雅悦面包车去机场接女儿。 这臭丫头终于知道回来了。 本来第三年,宁悦就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。 但是她报考了双学位。 之后又多学了一年。 这还不算,她又跑巴黎打工了一年。 给一家杂志社当了一年打杂的。 连助手都不是。 不过她也知道宁悦打工不是为了钱,而是开阔眼界。 进入九十年代,道路上的汽车多了不少。 各种品牌都有,包括很多进口车。 她开的雅悦可不是进口,是长城汽车厂最新的主打产品。 刚刚投产大半年,就因为价格便宜、质量过硬,外观精美,内部空间大等等优点迅速成为市场宠儿。 不过因为生产力有限,几乎没对外供应。 几乎都卖京城这边了。 所以这一路上看到好几辆一点不奇怪。 她家老公如今正在德国,是去宝马、奥迪参观学习的,另外就是购买生产线。 其实他还想购买一些人家淘汰的技术。 但是如今还有对华封锁政策,而且即使淘汰技术,价格也高昂的让人却步,所以还得靠自己。 但是一辆车大概有一万多个零件。 都靠自己显然又不现实。 最好是国内整个汽车制造行业整体升级。 好在他已经开了个好头,随着长城摩托厂改为长城汽车厂,京城周边就多了一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