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虚阁 - 历史小说 - 镇抚大秦在线阅读 - 镇抚大秦 第111节

镇抚大秦 第111节

    第111章 断姓绝祀!

    闻言。

    扶苏面露异色。

    他倒不对秦人跟商人出自同一氏族惊讶,毕竟天下真正有名有姓的,若真往上数,基本都能数到三皇五帝,商人跟秦人的确图腾相似,也的确有极大可能在远古时期出自同一氏族。

    他惊讶的是。

    远古可能存在一段时间母系社会。

    稍作细想。

    他对此说法也较为认同。

    因为早前流传下来的一些传闻的确女性偏多。

    不过时势异也。

    他只是对这个观点有些惊奇。

    扶苏道:“按嵇先生所言,秦人先祖当年之所以全力助商,除了是夏后残暴不仁,还有一个因素,便是秦商本一脉,而秦人助商之后,商人投桃报李,会给与秦人更多优待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。

    扶苏似想起了什么。

    他缓缓看向胡亥,眼中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他记得胡亥前面说过,先祖伯益是将天下之主之位,交还给的大禹之子启。

    若不是交还呢?

    那是否意味着秦人在那数百年备受打压?

    以夏王朝的实力,只怕秦人根本难以抵抗,除非有其他势力相助。

    一念至此。

    扶苏已猜到嵇恒的弦外音了。

    伯益跟契当年都跟着大禹治水,又信奉同一图腾,因而关系不会太差,夏启击败秦人先祖伯益后,秦人无疑会遭受很大打压,那时恐是契出手相助,才让秦人得以延续,而在商汤灭夏时,秦人自该全力相助。

    嵇恒将秦史中的美化有意淡化了。

    扶苏心中喟然一叹。

    伯益到商这段时间相关记载的很简略,甚至是语焉不详,而在夏商交替时,秦人会这般卖命,已能看到一些端倪,毕竟其他部族相助成汤,都只是出一些车马,绝无举族支持。

    胡亥点点头。

    他倒没有想那么多。

    先祖伯益距离他太遥远了。

    就算是中潏,也离他们太远了,若非秦人自来为贵族,这些资料恐早就失佚了,而且这些资料也并非原本,大多是后世秦人,口口相传记录下来的,是否为真尚且两论。

    胡亥道:“商朝期间,秦人部族一直为商之大臣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在周武王克商之后,秦人连同殷商遗民一起被贬为了周人奴隶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随着周武王病逝,成王年幼,秦人则又跟殷商遗民一起,发动了三监之乱,然后……”胡亥脸上面露一抹尴尬之色,道:“然后被周公旦镇压了。”

    “整个秦人部族几乎被夷灭。”

    “只余极小数人。”

    “而周公旦为了谨防秦人再次谋逆,便对秦人采取了断姓绝祀以及流放西陲的惩罚。”

    闻言。

    嵇恒心念一动。

    听到‘断姓绝祀’时,他也是终于明白,为何后世嬴政,会有赵政,秦政,嬴政这三种叫法了,因为如果未曾被周公断姓,秦人依旧只有一个姓,便是嬴姓。

    断姓便是要惩罚秦人不能再使用传承了数百年的嬴姓。

    因而后续被封于赵,也就有了赵氏。

    封于秦亭,则有了秦氏。

    而绝祀更为狠辣,秦人没资格再修建宗庙为祖先祭祀。

    彻底断了秦人的传承。

    或许对后世人而言,断姓绝祀并不算什么大事,但在当时的贵族时代,这个举措,对整个族群实是毁灭性打击。

    断姓意味着整个部族的人会失去身份认同感,上下离心,整个族群的凝聚力大减,绝祀则是斩断整个部族的历史和记忆,最终造成的可怕后果是族群身份异常低贱,族人大幅外逃,继而整个族群消亡。

    秦人这传承古老的上古氏族,一下子被削成了游牧少民。

    嵇恒心中轻叹一声。

    他其实很早就听说过一句话。

    要毁灭一个民族,那就先毁灭它的历史。

    而这种做法,至少在周代就已开始了,甚至还可能更早。

    至于后续就很简洁了。

    这一小撮秦人,被周公送到了边陲,跟早前奉商人命,抵抗戎狄的中潏族人,融合在了一起,从此秦人开始被迫在戎狄跟周人的夹缝之中艰难求生。

    若是一般的部族,在遭遇断姓绝祀后,又被这样排挤,只怕早已崩溃,融入到了其他部族,销声匿迹了。

    但秦人部族没有。

    即便已彻底沦为周人奴隶,受尽东方诸侯国的嘲弄与歧视。

    也因周王朝早前的军事扩张,被不断赶向更西方,更边陲,也不得不与更加剽悍的戎狄,争取极其有限的生存空间,饱尝颠沛流离之苦,但秦人并未就此沦落,而是一直在顽强求生。

    而在周穆王时秦人终于得到了机会。

    造父当上了‘御’。

    依旧是靠的秦人的祖传技能。

    开车。

    而周穆王后面长期西巡,乐而忘归,继而引发徐偃王叛乱,此时的造父临危受命,载着周穆王疾驰狂飙,一日千里,长驱归周,帮助周穆王打破徐国军队,因造父协助天子千里救周,立下大功,便被赏赐了赵城。

    自此。

    秦人重新拥有了氏。

    赵!

    也终于有了一块适宜的立锥之地。

    不过赵城并不大,并不能养活所有秦人,因而除了造父一脉的大宗,其余的小宗,都不得不离开赵城,另寻生存之地,所以大部分秦人此后还是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,居不定所。

    周孝王时期,秦人迎来了第二次转机。

    随着周王室衰弱,戎狄不断出兵劫掠,周孝王决定重整武备,而跟游牧杂居数百年的秦人,中有一人落到了周孝王眼中,秦非子,不过周孝王看重的是秦非子的养马技术。

    在为周孝王孝力几十年后。

    周孝王念其功绩,赏赐了一块不足百里的土地给(赵)非子。

    非子在周天子的允诺下,修建了名为秦亭的城邑。

    “昔伯翳为舜主畜,畜多息。”

    “故有土,赐姓嬴。”

    “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。”

    “朕其分土为附庸。”

    胡亥念着周孝王的话,神色颇为感慨道:“当秦非子先祖率领秦人,在秦亭点燃烛火,祭祀祖先时,秦人从周成王开始,已在荒凉的西陲居无定所,孤苦飘零了快两百余年,而也正是从秦非子先祖开始,我大秦终于正式恢复了舜帝所赐嬴姓和祖先的祭祀。”

    嵇恒神色唏嘘。

    秦人还真是够顽强的。

    硬生生扛了两百多年,这个忍受的非凡耐力,属实的太过惊人。

    而当秦非子一脉获封秦亭时。

    这一脉。

    按理不当再称赵氏。

    过去造父一脉为大宗,秦非子一脉为小宗。

    而在秦非子获得赏赐后。

    秦非子一脉,继承了嬴姓跟祭祀。

    他这一脉,直接从赵氏小宗,变成了嬴姓大宗。

    因而后续追溯祖先,赵氏只能追溯到恶来的弟弟季胜,而嬴姓这一脉可直接追溯到恶来,秦人这一脉眼下是真正的大宗,也是真正继承了嬴姓祭祀的一脉。

    而这从刘秀跟刘备的自称也可见一些端倪,刘秀可以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、汉景帝之后,而刘备必须先称自己为中山靖王之后,其后才能称自己为孝景帝玄孙,必须先从‘别子’算起。

    皇帝所有子嗣中,除了继位的儿子,都为别子。

    因而刘备除非重建了汉室,不然都只能先追溯最后一次分家时的祖先。

    上古时代,男子称氏,女子称姓。

    氏是用来辨别族群,而姓用来区别血缘。

    氏往往是由封地、官职而来,故还包含着社会、政治的意义。

    周礼更是严格规定同姓不婚。

    正常而言,秦非子获封秦亭,当以秦为氏,只不过秦氏被其他族群抢先占去,因而秦非子一脉仍以赵为氏,嬴为姓。

    等到始皇一统天下,下令不再区分姓氏。

    姓氏之分才开始被淡化。

    胡亥说到‘赵’非子获封秦亭便没有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