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虚阁 - 历史小说 - 问鼎十国在线阅读 - 第692章

第692章

    洛阳城不一样,当初在布局修建的时候,就冲着国都的体量去的。

    南市北市,皇城街坊,都事先规划的妥妥当当。

    完全不存在商人在皇宫门口做生意,建个酒楼能够将皇宫上下看得一清二楚,或者宰相干了一辈子,在汴京买不起房子的情况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就没有比洛阳更加合适的都城,地基是现成的,重建、翻新都很简单。

    赵普此话一出,引起了不小的动荡。

    罗幼度在此之前,已经隐隐透露汴京太小的问题。

    现在赵普提议修葺洛阳,明摆着有迎合君上迁都洛阳的意思。

    迁都,于国于民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,牵扯诸多的利益,自然少不了反对的声音。

    庙堂上的文武官员大多都常住汴京,已经安家立业,迁都直接让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化虚有。

    其中户部郎中沈义伦反对得最为激烈,他就是开封人,心自然向着汴京。

    沈义伦义正严词地道:“陛下,天下即将一统,朝廷百废待兴,正是发展之机,此时大兴土木,于国不利。”

    有反对之音,罗幼度并不奇怪,毕竟迁都一事,牵扯甚广。

    但比他想象中的大势抵制,声音明显要小上许多。

    略一思索,也是恍然。

    历史上赵匡胤也有迁都的意思,结果受到了百官的抵制。

    主要原因就是赵匡义在开封根深蒂固,不愿冒险。

    赵匡胤也因为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,遭到了文臣的牵制。

    罗幼度自己就没有这个顾虑了,他一直维持着文武之间的平衡。

    他向着哪边,哪边就占据优势,除非文武同心协力,否则他不会受到任何一方的钳制。

    同时,他的威望远非历史上赵匡胤可以相比的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真的必须,朝臣一般不会直接忤逆他的意思。

    罗幼度见此心底门清,说道:“此事就依赵相的意见来吧,洛阳现嘉瑞,当浴火重生。”

    第一百零三章 金刀杨无敌

    身为开国皇帝,罗幼度在文武大臣心底的威信是毋庸置疑的。

    他决定的事情极少有人会公然反对。

    见他都拿定了主意,也无人再说了。

    不过看样子不愿迁都的官员并没有打算放弃,准备迂回而行,寻找别的法子。

    毕竟洛阳受战火影响,很多地方都成了废墟。

    现在的洛阳百姓大多都集中在当年的东城,余地荒芜落败,杂草丛生。

    洛阳宫也因无人居住,长久失修,需要重新修缮,甚至重建。

    如洛阳宫的地标建筑明堂就给契丹大军入侵时拆毁了。

    明堂是皇宫正殿,必不可缺的存在。

    真要迁都,别的可以慢慢修建,这明堂殿必须要有。

    不是一时半会儿,说迁都就迁都,就能立刻迁的。

    罗幼度在此事上显然没有给出多少回旋的余地,很利索地安排了向训、王仁珪以及洛阳留守吴廷祚负责修葺主持修缮洛阳的任务。

    开封的地理位置适合发展经济,国都还差几分味道。

    若不是这时的经济重心在中原在江南,罗幼度都有将首都定在幽州的念头。

    毕竟从历史的轨迹来看,未来的大敌都在北方。

    定都幽州更加容易震慑北地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只能想想,迁都洛阳,都有不小的阻力,迁都幽州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    凤凰出洛,给洛阳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,也将迁都洛阳的事情提上了进程。

    下朝以后,罗幼度特地将赵普请到文德殿,夸赞了一番,还留下他吃了一餐饭。

    赵普自是感动异常,一副愿为陛下肝脑涂地的模样,心底暗想:“卢小子,想要取代你赵爹,还早着呢。”

    这一号舔狗与二号舔狗之间,终究是水火不容的。

    在批阅奏章的时候,罗幼度也收了高丽传来的第一份详细情报。

    情报写得很细,将高丽的内部情况,外部情况都做了一定描述。

    其中包括了契丹撤回了高丽边境的军队,以及闹得沸沸扬扬的对马岛事件。

    罗幼度对于倭国的历史并不了解,故而也不知道刀伊入寇这一事件。

    并不知道刀伊入寇的元凶是女真人,无法直接判断出此事是女真所为。

    不过看着信中高丽对倭国的态度,不免讶异,这棒子是飘了啊?记吃不记打?

    倭国确实或许不强,但就他们那贱脾气,上头了谁不敢打?

    不挨一顿揍是不会知道天高地厚的。

    高丽现在外有强敌,没必要惹上倭国吧?

    罗幼度有一种不好的预感,眼高于顶的高丽小觑了倭国,保不准会出事。

    现在海东出事,得利的可是契丹。

    罗幼度略一沉吟,写了一封信让武德司传给伊审征,让他注意契丹与倭国联合。

    将信送出,罗幼度也不再多想海东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高丽的国事,他是鞭长莫及。

    真要给契丹、倭国突突了,那也简单,大不了两个一起收拾了。

    瞬间去岛上逛一圈,别说倭岛地方不大,资源还是不错的。

    尤其是金银的产量,闻名天下的石见银山,曾几何时产量曾高达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
    当然这些都是网上的传言,是真是假罗幼度自己也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