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虚阁 - 玄幻小说 - 花醉满堂在线阅读 - 第826章

第826章

    皇帝透出这个口风后,朝堂的风向又是一变,朝臣们更是敬重太子,四皇子燕慎以及一众小皇子们,该如何依旧如何,没看出半丝不满。尤其是燕慎,早就投靠了东宫,如今早已入朝,接手了差事,寻常做事,尽心尽力,太子燕回声并不是只给他个闲职,很是倚重这个弟弟。

    燕回声本人倒是在皇帝面前提了一回,说他并不急,让父皇不必早早退位,但被皇帝给驳回了,说他想好好歇歇了,如今虽养好了伤,但也有心无力,未免朝局以后再生乱象,再现动荡,让小皇子们长大再起野心,不如他早早接班,早顺利过度,也好早稳固朝堂,早施展开拳脚,治理朝纲。

    燕回声见皇帝如今是真的想开了,便也不再推拒,便顺应着皇帝的作为,任由礼部开始着手准备了起来。

    皇帝闲下来后,才觉得,闲有闲的好处,他以前与皇后,也有过少年夫妻情谊,后来权利熏心,夫妻渐渐离心,如今他回头,念起了从前,便时常在皇后宫里陪着皇后。

    皇后其实早已被皇帝凉了心,但念在皇帝虽然糊涂多年,到底没真想过废太子,如今皇帝回头,想与她重修旧好,她虽不大瞧得上,但也不会将他往外推,到了晚年,在这皇宫里,能帝后和睦,她也算是有福气的皇后。

    所以,这一日,燕回声进宫,听闻皇帝在皇后的凤仪宫,便匆匆找了来。

    帝后二人正在用晚膳,听人禀告太子来了,皇帝一怔,看看天色,“时候不早了,太子这时候来,怕是又有要紧事儿。”

    数日前,大魏袭击边境的消息传回来,老护国公已去边境了,如今估算时间,人想必刚到边境,不知是否又是大魏又动兵了。

    燕回声进了凤仪宫,给帝后请安,“父皇、母后。”

    皇后站起身,“太子,可用晚膳了?要不先用一些,再与你父皇说话?”

    燕回声摇头,“母后,是要紧事儿,儿臣需要先与父皇商议。”

    皇后闻言点头,从凤仪宫再去御书房不近,她挥手让宫女太监们都退下,她也打算出去避避,留出地方给父子二人说话。

    燕回声伸手拦住她,“母后不用避开,接着用膳吧!”

    他说完,伸手扶了皇后坐下,同时也挨着她坐下,对皇帝道:“父皇,我方才收到小七飞鹰传书,大魏太子元照,亲自带兵八十万,犯境南楚,气势汹汹,苏容手里只有不足五十万兵马,她已派人传信,将陈兵在南楚边境的二十万兵马调去南楚了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皇帝大惊,“大魏竟然要打南楚?”

    燕回声点头,“八十万兵马,显然大魏有备而去,不知筹备多久,也不知苏容能不能顶得住,毕竟,行则前日传来消息,说大魏偷袭后,他派人查验核实,发现大魏兵器有改进,弩箭等都比咱们大梁军中如今用的弩箭有威力且射程远。在战场上,同等兵力,兵器稍厉害一筹,便起关键作用,更何况是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。南楚危矣。”

    皇帝脸色一下子难看,“南楚不能失守,否则大梁危矣。”

    “是,所以儿臣得到消息后,便立即前来与父皇商议。儿臣这一路想了,大魏太子带八十万兵马攻打南楚,那么大魏国内,还剩多少兵力?若是让老护国公带着兵马,直接对大魏开战呢?能否围魏救赵?亦或者,能否谋夺大魏,三五城池?”

    皇帝闻言神色凝重,“苏容带走三十万兵马,周深与周澈又增兵二十万去南楚援救,这一下子就去了五十万兵马……”

    “但是父皇别忘了,只张平谋反,我们便收服了四十五万兵马。”燕回声道:“我们大梁国内,原本的储备兵力,便是五十万兵马。如今的大魏,若儿臣所料不错的话,最多四十万兵马,即便兵器上稍差些,但我们也有一战之力。”

    第855章 亲去(一更)

    大梁国库,如今也不十分缺银子。

    毕竟,除了大皇子府、二皇子府等一派官员抄家封府,所有财产充没国库外,还有冀北将军府抄家,也为充盈国库做了贡献。

    冬日里,粮草虽然难筹备,但也不是太大问题。

    燕回声看着皇帝,“父皇,无论如何,得救南楚,如今再派援军去南楚,却不如趁机攻打大魏来得快。”

    皇帝承认这话,点头,“老护国公毕竟年迈了,苏行则虽有大才,但毕竟不是武将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打算亲自前往,护国公府世子周卫与儿臣一起。”燕回声道:“督办粮草之事,交给四弟与谢临,父皇身体已大安,临朝听政,稳固朝局便是。”

    皇帝吸了一口气,“不行,你是太子,怎能去冒险?”

    燕回声道:“父皇,大魏太子元照能冒险,儿臣便能冒险。”

    皇帝一噎。

    燕回声看着皇帝,“父皇,我会带走所有亲卫,您放心,只有儿臣亲自去,才能随时掌控前线战事,观大魏与南楚形势,随机应变。儿臣居于京城,距离南楚与大魏都太远,来回传信着实不甚方便,耽误良机。”

    皇帝道:“如今距离明年春,还有俩月,你能赶得回来吗?你也知道,朕已让礼部准备,朕禅位,你登基。”

    燕回声笑了一下,“父皇,您正值春秋鼎盛,多在位些时日,又何妨?若南楚不存,大梁焉立?”

    皇帝也明白这个道理,深深叹气,“也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