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虚阁 - 历史小说 - 七零娇知青在线阅读 - 七零娇知青 第35节

七零娇知青 第35节

    赵红英道:“昨天我核对完农具, 打林大娘家前头过, 瞧了一眼, 那院子不大不小正合适。巧的是,那院子刚好跟冯大娘家隔了两处房子。”

    柴瑞云问:“房租多少?”

    赵红英伸出一个巴掌,“一个月三斤白面。”

    柴瑞云眼睛一亮, “这么便宜?靠谱吗?”

    顾莞宁点头,“肯定靠谱。这是冯大娘讲的价, 她不会骗咱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赵红英看着顾莞宁笑了笑, “冯大娘人好,她跟林大娘关系不错,这价格是她替咱们讲的。但是林大娘要求先付房租才能搬,而且她要咱们把白面换成棒子面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不麻烦。”柴瑞云瞅瞅俩人, “那咱啥时候搬?”

    闻言,赵红英顿了顿, 才道:“咱们要搬出去的事还没跟院里其他人说,搬出去粮食怎么分也不清楚。”

    “这有啥?”柴瑞云瞪着眼睛, “管账跟做饭的那几个肯定都记着呢,到时候摊开账本一对不就清楚了?实在不行,咱吃点儿亏也得搬出去。”

    顾莞宁也是这个意思, 她更果断, 直接就给安排上了, “今天中午把事说了, 晚上下工对账, 把红英姐你和瑞云姐的粮食分出来。明天给林大娘房租, 后天咱们请假搬东西。”

    至于她自己,她刚来,工分没赚到几个,也没有粮食。

    “对了,我还得把自己这段时间吃的粮食还了。”

    柴瑞云拍着胸脯说道:“你的粮食我帮你还,回头搬出去你再还我,我可比外人好说话。”

    顾莞宁弯着眼睛,好话不要钱似的往出说:“瑞云姐你可真好,人美心善,我要是个男同志我都恨不得娶了你!”

    柴瑞云:“……倒也不用。”

    **

    中午吃饭,赵红英就说了这件事。

    “搬出去?搬去哪里?”其他知青很不理解,“为什么要搬出去?”

    赵红英也有理由,“我被安排负责队小的工作,眼看要开学却没招到几个学生,我心里过不去。我思来想去,觉得是跟前进大队的社员们生分的原因,所以想搬到社员家里,多跟社员们来往。”

    “那为什么柴知青和顾知青也要搬?”

    赵红英:“她们两个是为了陪我。再说,莞宁腿脚这又受伤了,没法参与劳动。这眼看又要养上大半个月,干吃粮食也不是个事,她也怕给大家添麻烦。”

    还算能说得过去。

    但大家一时半会儿都难以接受。

    好好的要搬出去也太突然了。

    “真的是因为招生的事吗红英姐?”有人下意识多想了些。

    这阵子知青院的事情不少,他们……

    想到他们做过的事,不少人心虚地低下头。

    赵红英在心里长叹一声,到底没有把原因说出来。她笑笑说道:“那还能因为啥?”

    “搬去社员家里而已,又不是说要回城了再也见不到。你们有啥事还去找我,我能帮的肯定帮。我就在大队,等队里放假你们还能过去串门,跟以前没什么区别。”

    一直沉默的徐文理突然道:“搬出去,那粮食咋办?”

    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顾莞宁搬出去的。只有顾莞宁留在知青院,郑妙琴才会继续敌视她,继续算计她。等顾莞宁遇到危险,他再出手相助。

    可惜,几次三番都被人抢先。

    赵红英略微惊讶,她还以为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会是郑妙琴,没想到是徐文理。

    “好说。咱大队的程会计是个细心的人,每年分粮都会给知青院这边一份账,让管账的知青跟负责灶台的知青对一对。再算算这段时间消耗的粮食,按人头分,到时候把我跟柴知青的那份减一减就是。”

    刚念叨着郑妙琴,她又跳出来,“那顾莞宁呢?她可没有粮食,难道这段时间吃下去的就不算了?”

    赵红英带着笑的表情冷下去,“那肯定不是。莞宁吃的粮食,一部分是刘知青和郑知青你给的,剩下那部分我和瑞云先替莞宁还了。”

    郑妙琴脸色一黑。

    想起就是那次开始,她在知青院的人缘开始变差,直到现在没有一个女知青愿意主动跟她搭话。

    见赵红英心意已决,明摆着是什么都打算好了再跟大家说的,梁明远道:“虽然赵知青和柴知青吃了亏,但我看计较那些也没什么意思,就这样分粮食还有人有意见吗?”

    梁明远的视线扫过去,目之所及之人,要么摇头要么低头不愿意多说。

    “少数服从多数,就这么定了。”梁明远拍板决定,“晚上下工,咱们再一起对账,把赵知青和柴知青的粮食分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,白菜土豆什么的也得分一分。自留地那边,赵知青三个就算搬出去那也是知青,地里的菜也能挖来吃。”

    郑妙琴不服,“凭什么?自留地是大队分给知青院的?”

    听见这话,屋里的柴瑞云推门出来,语气极冲:“你说凭什么?凭自留地是大队分给知青的,才不是什么知青院,没有知青就没有知青院需要我强调吗?”

    “凭什么?凭我们以前没追究你三天两头逃避劳动,年底分粮还不如社员家半大孩子分到的多。凭什么?凭你粮食没多少,却还跟大家吃一样多的饭,甚至逃避劳动偷摸回知青院给自己开小灶!”

    柴瑞云这话几乎相当于把郑妙琴的脸皮撕下来给大家看。

    郑妙琴气得胸口不断起伏。

    徐文理瞅准时机开口,“这么说柴知青早就对大家不满?对院里的分配方式也不满意?所以才跟赵知青顾知青要搬出去?”

    柴瑞云话头一噎,皱起眉头看着徐文理,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种话?

    她要是解释不清楚,那岂不是说自己早就心生不满?她们三个要搬出去,可也绝不是说要跟知青院这边的关系闹僵。

    知青们是一个整体,把关系闹僵了对她们绝对没有好处。

    柴瑞云被气得差点说不出话来。

    郑妙琴得意地笑了笑。

    顾莞宁伸着扭伤的那只脚小心翼翼踢开门,她刚才一直坐在挨着窗户的炕沿上,后面就是刘晓玲的床铺。

    顾莞宁清清嗓子,示意要说话了。

    “徐知青你可算是说了句人话,我们对这个分配方式真的很不满意!”

    徐文理:“?!”

    镜片后的眼睛里是掩饰不住的错愕。

    徐文理张大嘴,不敢相信顾莞宁就这么承认了,这可是要犯众怒的。

    围观的知青们也震惊不已,比起生气愤怒,他们反而更多的是震惊。

    而且这震惊中还夹杂着一丝丝期待,想听顾莞宁到底还能说出什么来。

    顾莞宁嘴角的笑意缓缓放大,抬起下巴,表情笃定,“我就不信你们不觉得这种分配方式很公平?”

    “瑞云姐说得对,凭什么像郑妙琴这样好吃懒做、偷懒耍滑的人跟那些勤劳苦干的人吃一样多的粮食?”

    “凭什么?凭她脸大吗?”

    “这么离谱的分配方式,你们觉得合理吗?你们就愿意把自己的粮食大公无私地分给郑妙琴,养得她白白胖胖,养得她有力气耍心眼偷懒?”

    “这叫什么?这叫空手套白狼!这叫羊毛出在羊身上!”

    顾莞宁一脸恨铁不成钢,“你们简直太傻了!”

    “无私奉献不是这么奉献的,有那口闲饭,与其奉献给郑妙琴那样对祖国建设对乡村建设毫无贡献的人,不如给自己吃下去,好让自己干活的时候有力气多翻两锄头,积少成多,那就是乡村建设的一片光明未来!”

    “你们简直太傻了!”顾莞宁低头,作势抹泪,“在自家都是爹娘的心头肉,到了外头却被视为革命同志的人背叛欺负。”

    “我的哥哥姐姐们啊,多心疼心疼自己不好吗?”

    顾莞宁字字泣血,发人深省,简直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头去了。

    众知青陷入呆滞中。

    柴瑞云张张嘴,不知道该说什么,只好给顾莞宁竖了个大拇指。

    她修炼得还不到家啊。

    郑妙琴往后一仰气晕过去。

    是真的晕过去了。

    旁边的女知青掐郑妙琴的人中,指甲在上面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都没能把郑妙琴掐醒。

    虽然顾莞宁怀疑郑妙琴是被掐醒了,但她没脸,所以继续装晕。

    郑妙琴被人抬进屋里,算是退场。

    顾莞宁冷眼看着,她可不会心软。红英姐和瑞云姐猜测,赵麻子去山上堵她这件事保不齐就是知青院的知青撺掇的。

    顾莞宁思来想去,跟她有仇的,而且是单方面跟她过不去的也就是徐文理、郑妙琴,勉强再算上一个刘晓玲。

    假如是这三人其中之一做的,她还没想好怎么报复回去,今天就是个开胃小菜。退一步说,就算那件事冤枉了她们,可今天想不开自找麻烦的又是谁?

    顾莞宁又把火力对准徐文理,“徐知青,你觉得现在的分配方式怎么样?好不好呢?你可是京市来的知青,懂得肯定比我们都多,听说今年的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很有可能落在你头上呢!”

    顾莞宁说得咬牙切齿。

    就为了那么个破名额,徐文理针对她多少次了?

    如果前些天的事情是郑妙琴做的,那么跟郑妙琴好得要盖一床被子的徐文理能不知道?

    这俩根本就是一丘之貉!

    徐文理面色铁青,张了张嘴,却说不出任何话来。

    说好?

    那算是变相为郑妙琴说话,他这才叫犯众怒。

    而且他都能想到,自己要这么回答的话,顾莞宁肯定会顺势让他把粮食贡献出来。

    说不好?

    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?

    徐文理哆嗦着嘴唇,不发一言。

    “徐知青?”他不说,顾莞宁就催,“还是说,徐知青也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,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分配方式吗?你可是京市来的知青,懂得肯定比我们都多,听说今年的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很有可能落在你头上呢!”

    顾莞宁声音清脆好听,但听在徐文理的耳朵里就像和尚念催命咒,听得他一个头两个大,头昏脑涨。

    “徐知青,难道你没有更好的分配方式吗?”顾莞宁依旧笑盈盈的,再一次重复:“你可是京市来的知青,懂得肯定比我们都多,听说今年的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很有可能落在你头上呢!”

    你可是京市来的知青……可是京市来的知青……京市来的知青……

    顾莞宁的话在徐文理耳朵边上像复读机一样不断重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