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宇文家的抉择
书迷正在阅读:嫁全村最猛糙汉,娇娇知青一胎二宝、他自愿嘎的(np除妖师)、所以我放弃了恋爱、只想偷懒的我被迫成了火影、不止于眠、不放手(1v2,兄弟盖饭)、好想(兄妹骨科 1v1)、这个魔神明明很强却过分多疑、蓄谋深爱(重逢H)、高武:开局简化金钟罩
第十四部两朝风云 第一章宇文家的抉择 556年,西魏的实际统治者、柱国大将军宇文泰去世,年49岁。 一生辉煌、赞誉漫天,活了49岁。侯景声名狼藉、人人得而诛之,也活了49岁。宇文泰的最大对手高欢,虽比宇文泰早死9年,但活了51岁。 其实,人一生争来争去,最后争得都是—谁喘气的时间最长,谁最晚咽气。 钱还在,人就快没了。宇文泰去世之前,挨个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儿子: 老三、嫡长子宇文觉,14岁,还没到现在民法典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标准(16岁),显然镇不住那些战功赫赫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勋贵们。 老大宇文毓倒是22岁了,年龄达标,可惜是庶出,嫡出和庶出,在古代可是巨大的身份鸿沟。 其他几个儿子,岁数实在太小。宇文泰叹了口气,在恨自己戎马生涯之余未注重调理身体的同时,只好把朝政寄托给了一个人。 侄子宇文护。 49岁的宇文泰,在病榻上拉着43岁的老侄子宇文护的手,语重心长的说:贤侄,你那几个不成器的弟弟,就都交给你了,如果他们实在不行,你就自己取而代之。 这一招,最早的版权拥有人是刘备(对诸葛亮),效果极佳。之后慕容俊(对慕容恪)、石勒(对石虎)都用过,前者效果尚可,后者效果极烂。不管效果会怎样,宇文泰硬着头皮又照抄了一遍。 宇文护也是熟读史书的人,当即痛哭流涕,赌咒发誓一定尽力辅佐好堂弟们,为宇文家门的光大奉献自己的青春,虽然自己也不再青春。 宇文泰被老侄子宇文护一阵心理按摩,放心去西天找老对手高欢去了。然而,宇文护的心理却无人来按摩,实在轻松不起来。 环顾西魏八柱国剩余的那些老家伙们,哪个是省油的灯? 要想稳固自己的辅政地位,就要减少摩擦、加强合作。宇文护把合作的手,伸向了八柱国之一的于谨。 宇文护选对人了。于谨当着众大臣的面,向宇文护拜了两拜,等于确立了宇文护首席辅政大臣的地位。连于柱国都这么干了,其他人还能说什么? 辅政大臣的地位确立了,宇文觉丝毫不敢放松,毕竟,他清楚,大家之所以勉强接受他的执政,那是因为他姓宇文,是给宇文泰面子,自己辅政可以,要登基,还得是宇文泰的亲儿子才行。 557年,宇文护强迫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宇文泰的儿子、自己的堂弟宇文觉,国号改为周,史称北周。 宇文觉为周天王,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。宇文护则为大司马、晋国公,实际掌控北周朝政。不久,宇文护就除掉了 废帝元廓。 宇文泰去世时,宇文觉14岁,上位周天王时已15岁,血气已刚,有理想、有抱负,渐对宇文护的专权不满。 另外两大柱国赵贵、独孤信,早年就跟随宇文泰南征北战,战功盖世,对宇文护也是相当的不服。 三人一合计,准备除掉宇文护,还政于宇文觉。 除掉当政的大臣,怎么也得秘密行动吧?宇文觉却不走寻常路,他招了一批武士,整天在皇宫的后花园里哼哼哈嘿的练擒拿格斗,明眼人都知道他在干什么。 若干年后的康熙除鳌拜,训练武士时还知道隐瞒一下,对外宣称是在皇宫里练摔跤玩,不知是不是吸取了宇文觉的教训。 等宇文觉觉得擒拿团队的技术练好了,就与赵贵、独孤信商量,欲借开宫廷宴会的机会,干掉宇文护。 宇文护自然很快就得到了消息,先发制人,先给赵贵来了个满门抄斩,再撤了独孤信的职,旋又赐死。 559年,宇文护废掉宇文觉的北周天王资格,后又毒死了这个抱负过早显现的小堂弟。 干掉天真的宇文觉,宇文护仔细考察了一番堂弟们,觉得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宇文毓性格懦弱,应该比较好控制,遂立宇文毓为天王。 可是,宇文护后来才发现自己实在是看走了眼。宇文毓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懦弱,而是精明能干,周围很快集聚起一批元老大臣,威望日高。 宇文护声明“归政于帝”,把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交还给宇文毓。宇文毓没跟堂哥客气,表示同意。同时,也不跟自己客气,把自己的名号由周天王正式改为皇帝,是为周明帝。 宇文护捶胸顿足,原本是为了试探一下,没想到宇文毓毫不客气,照单全收。 你不跟我客气,我就让你再也客气不了了。560年,即宇文毓称帝的第二年,宇文护指使一个叫李安的御厨,毒死了周明帝。厨子也能弑君,北周真是卧虎藏龙。 周明帝临死之前,深知自己不仅仅是食物中毒这么简单,遂拼着最后一口气,口授一道遗诏:传位于四弟,鲁国公宇文邕。 这道在生命结束前几分钟拼活口授的遗诏,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威力。因为,先帝遗诏,谁也无权更改,宇文护也没辙,只得拥立宇文邕,是为周武帝。 宇文护的运气实在太过一般,为专政而先后废立三个堂弟,可宇文泰的这些儿子们,个个英雄,从宇文觉到宇文毓再到宇文邕,一个比一个强。也就是说,宇文护自己把对手换的一个比一个更强。 宇文邕自幼聪慧,十二岁时就被封为辅城郡公。魏孝闵帝即位后,又被拜为大将军,出镇同州。北周明帝即位后,被封为柱国,蒲州刺史,大司空,鲁国公。 聪慧的人到处是,并不稀奇,难得是,宇文邕不仅聪慧,而且性格沉稳。周明帝曾对此大发感慨: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意思是此人不太爱说话,但若有事问他,他总能切中要害。 要是你无法避免,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。要生活的漂亮,就要付出极大的忍耐,坚忍是成功的一大要素。 历史上最能忍的,莫过于司马懿,为躲避曹操的问责,装病忍了7年。曹丕继位,司马懿又忍了7年。曹叡继位,司马懿又忍了13年。曹爽执政,司马懿又忍了10年。最终从病榻上一跃而起,取曹家而代之。 宇文邕560年即位时,只有17岁,还是个孩子,面对垄断朝政大权的宇文护,他忍了多少年? 整整一纪,12年。 周武帝深知宇文护垄断朝政,培养了大批追随者,故其即位初期处处谨慎,把对宇文护的不满深埋在心底。 某日,周武帝带领一帮随从一同到原州出巡。夜里,周武帝执意要回长安。 众人都觉得奇怪,不知原因。这时,一个钢铁直男跳了出来,对众人做了一番解释。 侯莫陈崇,宇文泰时期的元勋老臣,与宇文泰、元欣、李虎、李弼、赵贵、于谨、独孤信并为八柱国,功勋卓著。 侯莫陈崇对众人解释:“吾比日闻卜筮者言,晋公今年不利,车驾今乎夜还,不过晋公死耳。” 晋公,即晋国公宇文护。 这番话传到周武帝耳朵里,急得这个青年皇帝直跺脚,他立即召大臣们于大德殿,当面训斥侯莫陈崇对宇文护不敬,侯莫陈崇惶恐谢罪。 宇文护自然不是什么胸怀宽广的人,当天夜里就派兵冲进侯莫陈崇家里,逼令其自杀。 周武帝为行韬光养晦之策,麻痹宇文护,连侯莫陈崇也牺牲了。无论你是八柱国还是九柱子,在至尊眼里,都是棋子。 为进一步麻痹宇文护,周武帝又下了道诏令:以后从诏诰到各个机关的文书,不得称呼宇文护的名字,以显尊重。 “将欲夺之,必姑予之”?冷不丁被如此礼遇,宇文护想起了《老子》中的这句名言,对小堂弟给射向自己的糖衣炮弹有些警觉。 然而,周武帝随后射出的一颗糖衣核弹,彻底摧毁了他。 宇文护的母亲阎氏,曾被北齐俘虏,流放在北齐的中山宫。后来,宇文护联系上了北齐的武成帝高湛,表示希望北齐能够把母亲送还,双方结为友好邻邦。 北齐答应了,阎氏在离别三十多年后回到了北周。 亲母在异国颠沛流离三十余载,宇文护的悲痛心情可想而知,如今回到自己身边,宇文护的狂喜之情也可以想象。母亲回来后,宇文护想方设法的让母亲吃最好的、穿最好的、用最好的,极尽孝道。 更令宇文护感动的是,小堂弟皇帝,比他这个亲儿子还孝顺。 周武帝宇文邕对阎氏,比对自己的亲娘更亲,不仅以最高规格照顾她的饮食起居,还隔三差五的亲率家人前去行礼看望。 “凡所资奉,穷极华盛。每四时伏腊,周主帅诸亲戚行家人之礼,称觞上寿”。 宇文护被这个小堂弟感动的一塌糊涂,最终也被小堂弟的糖衣核弹炸的粉身碎骨。 572年的一天,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,周武帝约他一同去见太后(吒奴太后),宇文护毫无防备,满口答应。 周武帝一边走,一边掏出一篇《酒诰》递给对宇文护并交代:太后年纪大了,却不爱惜身体,喜爱喝酒,我劝了好多次她不听,还得你去劝,到时烦劳你把这个念给她听。 这还不简单,宇文护满口答应。 二人到了太后房间,请过安后,宇文护就按照堂弟小皇帝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起了课文---《酒诰》。正读的专心时,周武帝举起一根玉珽,猛的砸向他的脑门。 宇文护猝不及防,被击倒在地。 玉珽毕竟不是狼牙棒,宇文护未马上毙命,只是捂着头在地上翻滚。周武帝忙喊站在旁边的亲信宦官何泉,令他抽刀砍杀宇文护。 谁知,关键时刻没卵的就是不行,太监何泉心慌手颤,连砍几刀,都没有砍中宇文护的要害。 宇文护早年追随叔叔宇文泰,与东魏连年交战,算得上百战名将。时年又只有59岁,还是壮年,如果起身反击,绝不是文弱青年宇文邕所能应付的。 危急时刻,躲在一旁的周武帝的弟弟宇文直跑了过来,手起刀落,宇文护才应声毙命。 北周国祚总共只有24年,宇文护却独掌大权17年,死了,也值了。 读南北朝历史时,经常看到有些文章提到,宇文直是周武帝的舅舅,原因是《资治通鉴》中说:卫公直,帝之母弟也。 此处的帝之母弟,不是说是皇帝母亲的弟弟,而应是皇帝同母兄弟的意思。 宇文护被杀后,周武帝除去了心头之患,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使北周逐渐强大起来。其中,最值得一提的一项重大改革,至今仍充满着较大争议和诡异迷幻的色彩。 灭教。 儒学,让人入世,而佛教,则教人出世。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中国中原地区,曾经数度辉煌,第一次兴盛,就在南北朝时期。 当时,民众对佛教的狂热十分惊人,如:有的人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鸟,有的人,则把自己的手指点燃,直烧的皮销骨裂。何故干出如此自虐之举? 这叫燃指供佛,表示有修行的大菩萨,能舍弃世间的一切物质享受,也能舍弃自己的臭皮囊身体。 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,梁武帝萧衍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,甚至一再想出家为僧,对豺狼一般的侯景一再纵容导致南方迎来一场空前的大劫难。 当时的僧尼还享有很多的特权,寺庙拥有大批土地可收租,僧尼还能免除徭役。 盛极必反,宗教也一样。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较大的规模反佛教运动,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、北周武帝宇文邕、唐武宗,由于这三位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武字,史称为“三武灭佛”。北魏太武帝灭佛前文已有所叙述,现在再来看北周武帝。 567年,一个叫卫元嵩的人就给周武帝上书,认为“唐、虞无佛图国安;齐、梁有寺舍而祚失者,未合道也。但利民益国,则会佛心耳。夫佛心者,大慈为本,安乐含生,终不苦役黎民。” 卫元嵩,著名易学家,其有一部著作闻名天下--《元包经》。 中国易学分为三派,即连山易、归藏易和周易,卫元嵩属归藏易大家,后在四川什邡的紫极观隐居。唐代追封其为“希微真人”,宋代时又为他建“卫先生祠”。 572年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后,于次年12月,干了一件在中国宗教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事儿。 他召集道士、和尚、文武百官,对佛、道、儒三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。“帝升高坐,辨释三教先后,以儒为先,道教为次,佛教为后”。 请注意这个排序,意味深长。周武帝把佛教放在最末,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意图。帝国至尊对此已有态度,然而,有些佛教徒还是不明就里,一个劲儿的争辩:佛教应当在道教之上。 帝王定了的事儿,其他程序只不过走个过场,这点儿,千百年来未曾改变。574年5月15日,周武帝直接下诏,“断佛、道二教,经像悉毁,罢沙门、道士,并令还民。并禁诸淫祀,礼典所不载者,尽除之。” 不仅在本国如此,577年,周武帝率军攻入齐邺城,又将此政策带到了北齐。当时北齐佛风一样兴盛,宇文邕决心将尊儒灭佛的政策也在北齐强行推行,共毁寺庙4万座,强迫300万僧尼还俗。 300万僧尼,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。这些人,被重新登记为国家普通劳动者,意义何在?一是为国家补充了劳动力;二是为国家增加了兵源。 佛教,与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。作为舶来品却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,自然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。按照佛教的因果之说,“三武灭佛”中始作俑者都没有好的下场。 魏太武帝拓跋焘,能征善战、英明神武,却窝窝囊囊的死于一个阉人宗爱之手,可谓离奇。力劝拓跋焘灭佛的大臣崔浩,自如日中天到被灭族,临刑前被士兵们往身上撒尿,受尽侮辱。而与其同宗的信奉佛教的崔模、崔颐等人则得善终。一手缔造“会昌中兴”的唐武宗,灭佛后不久就因服用丹药暴毙,年仅32岁。细思极恐的是,丹药,恰恰是本土宗教道教的产物。 其实,除“三武”外,灭佛的皇帝一共有4位,还有一位是后周世宗柴荣。所以后世又有“三武一宗灭佛”的说法,而柴荣,也于38岁那年暴毙,政权也被赵匡胤夺走。 周武帝宇文邕?寿限35岁,生平后文再叙。篡周建隋的隋文帝杨坚,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兴佛教,其举动更耐人寻味儿。民间甚至有宇文毓托梦杨坚的传说,更为这一举动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。 因此,佛教徒们认为,佛教流传的因果报应在这4位皇帝身上是存在的。其中的玄机与真假,世人自悟。老王不好评判,因为,老王是签过不信宗教承诺书的。 看完北周,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王朝的风云变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