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5章 功劳
书迷正在阅读:都市:重生之最强仙帝、近战狂兵、七零小可怜翻身记、薄情赘婿、老实人逆袭2003、都市之至尊战神沈飞陈依依、闪婚老公是豪门继承人、替嫁后我不小心撩了摄政王、六年后,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、师父忽悠我下山祸害师姐
最关心沈昀的是内阁一群人。 他们占了举荐的名头,此时正在文渊阁内端坐议论。 “甘津蝗灾,若能治理,便是大功一件,于民于朝廷皆是大功,宋首辅倒是偏心。”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宋文元盯着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宋三清,语气微有些酸。 “治好是功,若未治好则是大过矣。”宋三清语气平常。 要有立大功的心思,也得有那本事,不然也是招祸罢了。 宋文元默了一默,不说话了。 此时的沈昀已经带着一车的“宠物鸭”赶往甘津地区。 到了那里之后,发现蝗灾的多方地区是“幽涿以南,长淮以北,青兖以西,梁宋以东”,也就是先前发生旱灾最严重的地方。 而这些地区,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天时所致。 因此地时而干涸,时而溢水,为蝗虫孳生提供了绝佳的条件。 他查询过很多史料以及进行了实地研究,再根据苏小七给他提供的治理蝗虫的方法,综合列出了一系列的治蝗方略。 因为沈昀不知道治理蝗虫之灾需要花费多少时间。 此时正值农时,实不能耽搁。 不能因为怕被蝗虫吃,就耽搁地里的庄稼种植。 农时一旦错过,今冬便又要缺粮断食。 他想起临行前苏小七塞给他的文书,里面言及今年可种些蝗虫不食用的芋头、桑树、豌豆、绿豆、大麻、芝麻等农作物。 另外可将草木灰、石灰等筛成细末后,撒在庄稼上,蝗虫就不会再吃这些庄稼。 为免沈昀为种子之事所困扰,苏小七早就已经让贺秋磊为他准备好了。 免费发放,百姓只要往田地里种下即可。 沈昀便亲自带着一众百姓照作,效果卓著。 没有像先前那样,这边农作物一栽种下去,刚长出绿苗,就因一场蝗虫过境被吃得连渣都不剩。 保住了庄稼,沈昀便着重开始了治蝗之事。 第一:割掉低洼积水处的水草,这便能够清除蝗虫产卵之处。 第二便是带着人前往蝗虫产卵地去查看是否有成行的松土(这是虫卵发育成幼虫造成的),则立即组织官兵人力进行处理。 当然这项工作放在春夏间虫卵形成时去做是最好的。 此时亦有些晚矣。 不过总比不做强。 第三,也就是如今亟待要做之事。 此时虫卵有些已经变成幼虫,要挖沟扑打。 由官府出通告文书收购蝗虫,鼓励民众扑打。 并且沈昀在苏小七的建议下,打开了从京城一路跟着他出来的十八辆马车。 里面便是一车车的鸭子。 将之放逐于蝗虫最多的田野之间,任由它们在其中晃游,捕食蝗虫。 这些鸭子飞起扑灭蝗虫,十分得力,便是天敌也不过如此了。 百姓们见之成效极大,立刻仿效之。 另外,先前从江宁府购置的一万只鸭子也已经运抵。 有功效在前,不用沈昀多加安排,当地的知县,便立刻召来各村乡绅里正,将此安排了下去。 由此对这个京城来的年轻的郎中大人更加敬佩。 各项方案并行,经过大半个月的治理,蝗虫渐少。 沈昀将此事上报朝廷,兴昭帝听后大喜,降旨着他回京。 沈昀便找来甘津一处的五个县令,告诉他们:“事情已近接尾,接下来只需坚持执行以上方案就可使得蝗灾减少甚至消灭。 来年若有复发之时,亦可按照此法行使,则不愁蝗灾再行。” 两府五县令均起身道谢。 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,他们就看着这位年轻的状元爷,带着那些黑瘦的百姓们穿梭在田间。 亲自下田扫除蝗灾的老窝,赶着鸭子飞扑蝗虫。 也正是在他这般亲力亲为的努力下,百姓们才会在连连的天灾人祸中重新燃起信心来,跟着他们一起把蝗灾治理好。 几人心中对他从一开始的瞧不起,只以为他不过是一个读书读得好,学问做得好的书呆子罢了。 毕竟他一个整日里在书海里徜徉的人,又怎会识得田间之事。 恐怕连稻子和稗子都分不清,亦不懂韭菜苗和麦子苗的区别。 谁知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 他那样龙姿凤貌的人居然会懂得农事。 实在是教人大大的震撼。 于是他们从一开始对他的质疑不信任到后来的信赖与尊崇。 他向他们展示了他满满的个人魅力。 他敢干,肯干,能干。 解了他们的心腹大患。 “张大人,王大人,刘大人,杜大人,李大人,就此别过,保重。”沈昀将他们的情绪与变化看得再清楚不过了。 但他并没有想要与他们一争高低的心思。 他此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解蝗灾。 所以一开始他们的态度对他并没有任何影响。 反正不要拖他的后腿就好。 而现在蝗灾已经解了,他们对他的态度也随之转变。 沈昀亦不觉得有什么荣幸的。 他行事不需要旁人置喙,自然也不会为旁人的态度所影响。 沈昀顺利治好甘津一带的蝗灾,于九月初回到京城。 而此时,由他在近一个月的蝗灾治理中,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说已经被编著成书。 下放书局,大肆刊印,发至其他遭受了蝗灾肆虐的州府,让他们照着此法行事。 这件事情是在沈昀还在甘津一带时,就已经在做了。 所以等他回到京城的时候,各地已经传来捷报。 照此法做,各地的蝗灾皆平。 于是沈昀的功绩一下子就被放大了。 沈昀未及回家,便直奔皇宫复命。 兴昭帝在勤政殿见了他。 彼时两人身旁并无旁人。 只得一个奉茶的内侍。 沈昀看了一眼,心里暗自打鼓,不知皇帝这般做是否有什么机密之事要说。 他静静地等着上位的君主指示。 兴昭帝已近花甲之年,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极为勤勉的皇帝。 文韬武略,雄心大志。 北定北楚,南平南越,西征西番,内震亲王叛乱,推行改革。 治定了各项方针,都于民大有益处。 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。 只在任时长已历三十年,取得了一些功绩之后,为人处事难免有些飘忽。 再加之身边的奸佞小人渐多,拍马言好,倒使得忠言逆耳,故而日渐昏庸。 他看到沈昀先是就他的功绩说了一番。 “爱卿为官不过半年,却已经连着立下数功,实在是一个济世之能臣。” 沈昀听着这话跟寻常有些不同,不由打起精神来,小心应对着。 “陛下谬赞,微臣乃是借助陛下之隆恩方才成就。” 兴昭帝眯了眯眼睛,看着面前年轻的臣子。 想当初他就是在这样一个最好的年纪登上的帝皇之位。 至此已经三十多年。 回首这三十多年的岁月,他做过很多有功之事,但也行过不少昏庸之事。 提拔过能臣,也杀过功臣,更是让一些奸佞之臣得势过…… 兴昭帝回首一段往事后跟沈昀道:“朕老了,朝堂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……” 沈昀心头“咯噔”一跳,立马跪下请罪,说他一心为大梁朝廷行事,不敢担乱政之名。 “哈哈哈……不必紧张,咳咳咳咳……朕不过是戏言耳。”兴昭帝很是满意地看着沈昀表现出来的惶恐。 再能干的大臣们,也都得为他所用。 他数过沈昀的功绩后,又是猛咳一阵,好半响涨红着脸突然道: “江宁府之事,是否只有刘桥生一人参与?”青团子的充钱后我带着物资穿种田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