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虚阁 - 历史小说 -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- 第三百八十八章 辽东实验

第三百八十八章 辽东实验

    屋内的摆设很简陋,但好歹还有张桌子,两把椅子。本来,郭大靖是准备坐在炕上和赵青山聊一会儿的。

    “一直在外领军,或是训练,或是打仗,赵哥受伤的事情,还是听厂里的工匠们说起,才知道的。”郭大靖落座之后,很是歉意地说道:“现在可痊愈了?”

    赵青山晃了晃胳膊,并不在意地笑道:“全好了,一点毛病也没落下。你尽管放心就是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又补充道:“也是沾了你的光,在家休养,工坊也发薪酬,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。”

    郭大靖觉得有这方面的原因,但也不全是。毕竟在制定规章制度,也考虑到工伤的问题,是有一些保障的。

    现在看来,相关的保障制度还是有欠缺,并不够完善。

    既然又给了工匠们一些优惠政策,郭大靖也想着象军人那样,对工匠们伤有养、死有恤,彻底解除他们在工作中的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当然,安全生产也要常抓不懈,尽量减少这种伤人的事故。

    “赵哥日后再遇到困难,可别硬挺着,我若是不在家里,托人给阿秀带个话儿也是一样的。”郭大靖说道:“别的不敢保证,让赵哥吃饱吃好,却是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赵青山笑了两声,说道:“阿秀已经是诰命夫人了,你也变成了郭帅。我能过得去,就不想着麻烦你们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说可见外了。”郭大靖对端水进来的周氏颌首微笑,继续说道:“咱们是一同从建虏统治区逃出来的,那可是共患难的交情。”

    周氏给郭大靖倒了碗热水,还抱歉地说道:“家里也没有茶叶,郭大人请多多包涵。”

    郭大靖笑道:“嫂子可千万别客气。我刚才还埋怨赵哥,出了事儿也不告诉我,或者是呆在家里的弟妹。离得不远,又不是一般的关系,莫要想得太多,不敢去登门。”

    周氏笑着点头,退到一旁,象个丫环似的准备随时听用。

    粗手大脚,动作利索,一看就是个能干的妇女。脸上有风霜之色,显是以前也吃了不少苦。长得不能说丑,可也说不上漂亮。

    “嫂子,把孩子叫过来我见见。”郭大靖笑着说道:“我这里还给他准备了见面礼呢!”

    周氏一点迟疑也没有,笑着连连颌首,说道:“那小子最崇拜的就是郭帅,这下子能见到您,不知道乐成啥样儿呢!”

    周氏出门招呼儿子,赵青山笑着说道:“她刚才说的可都是真的。特别是取得遵化大捷,还活捉了皇太极之后,那小子见天地把你挂在嘴边。”

    郭大靖倒是相信,少年嘛,正是崇拜英雄的时期。就算没有他郭大靖,少年们也会从评书、民间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偶像。

    “赵哥已经痊愈,便去兵工厂上工吧!”郭大靖微笑着说道:“以前工坊是没说法,或许是碍于往日的情份。但现在,章程完善了,工伤休养不扣薪酬,痊愈便照旧上工。”

    停顿了一下,郭大靖又补充道:“东江镇现在不缺土地,我准备再立个章程,就象对军人那样,工匠伤有养、死有恤,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。”

    赵青山用力点头,说道:“这可是最大的善事,工匠们知道的话,肯定更卖力。要知道,在工坊成天捣鼓危险东西,出现意外在所难免。”

    军工企业的事故率,确实比其它行业要高很多。象火药、炮弹、火箭啥的,都是极危险的东西,储存、制造、运输每个环节都要小心翼翼。

    郭大靖说道:“赵哥要是不想继续在工坊,我这边也可以提供些便利。”

    赵青山想了一下,说道:“还是回工坊吧,活儿不累,挣的却不少。回家种地的话,就没那么轻松了。”

    郭大靖也是这样的看法,打工比种地强,后世就有明证。何况,赵青山还是管理岗,不用出大力的那种。

    当然,对老百姓来说,土地是最后的保障。后世也有很多打工太苦太累,又返乡务农的。

    正说着话,周氏领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走了进来,进门便让孩子跪下磕头,被郭大靖抢先一步拉住了。

    “不必如此。”郭大靖打量着男孩,笑着说道:“叫叔叔就好,不用太拘谨。”

    男孩有些瘦弱,走路是跛着的,但也不是很严重。但眼睛挺亮,能看出是个挺聪明的孩子。

    “侄儿拜见郭叔叔。”男孩不能跪拜,可还是深深一躬。

    从这马上改口的称呼上,郭大靖确认了自己的判断,反应很快,聪明伶俐是肯定的。

    赵青山笑着说道:“孩子的名字叫钟儿,现在随了赵姓。”

    郭大靖伸手捏了捏钟儿的肩膀、胳膊,笑着说道:“得多吃饭哪,长得壮实起来,也能为家里分担些活儿。”

    钟儿笑了笑,脸上紧张的神情松缓了不少,说道:“俺吃得不少,可全长个儿,没长肉。”

    周氏在旁连连点头,说道:“自打到了金州,这孩子差不多蹿了半个头——”说着,她征询般地望向赵青山。

    赵青山笑着颌首,说道:“孩子嘛,先长个儿再长肉,这是好事儿。”

    郭大靖坐在椅中,拉着钟儿到近前,和蔼地问道:“可读书识字了,长大以后想做什么?”

    “小的时候有人教,也算是读过几年书。”周氏的脸上闪过黯然,不易觉察地瞟了赵青山一眼。

    有人教,应该是孩子的亲生父亲。没想到这周氏还嫁了个读书人,郭大靖含笑看着钟儿,充满了鼓励的意味。

    钟儿微低着头,说道:“如果不是腿脚不好,我长大后要从军入伍,象郭帅那般建功立业,名扬四海。”

    郭大靖沉吟了一下,说道:“未必就只有军人才能建功立业,好好读书,钻研学问,也能够名留史册。”

    钟儿眨着眼睛,看着郭大靖,似乎在等待他进一步的说明。

    郭大靖斟酌了下字辞,说道:“不是什么八股文,或是诗词歌赋,而是经世济用的学问。就比如东江军赖以获胜的武器装备,那里面就包含着科学和真理。”

    停顿了一下,郭大靖笑了笑,说道:“先用心读书识字,官府日后会有章程,比如建立各种专业学校。你如果合格,我希望你能去学习,那可是能学到真正为国为民的本事。”

    钟儿似懂非懂,但还是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郭大靖随手拿出几张军票,放进钟儿手里,说道:“来得仓促,也没给你买什么礼物。你喜欢什么,便自去买来。”

    赵青山和周氏连忙谦辞,不让钟儿收钱。郭大靖却很执拗,硬塞到钟儿的衣服里,才起身告辞。

    “唉,这饭口,也没留郭帅吃了再走。”周氏望着远去的人马,有些懊悔。

    赵青山摆了摆手,说道:“也没提前准备,要是留人吃饭,咱们倒不好意思。算了,以后再说吧!”

    周氏连连点头,觉得也是这个理儿。看着当先进屋的赵青山,她不禁生出感慨,这个男人,还真是找对了。

    有了这么大个靠山,就算以后有什么马高蹬短的,也不用担心了。

    周氏接过钟儿手中的军票,竟然有十几两之多,不禁眼前一亮,觉得应该和赵青山办个简单的仪式。

    这样的话,以后在村人面前也是名正言顺地成为赵周氏。要不,就象搭伙过日子似的。

    可周氏没想到,今天是郭大帅,第二天竟是诰命夫人带着蓉儿、秀成,孙六岩和王贵赶着车,一起前来祝贺。

    阿秀送来了崭新的被褥、两封红蜡、布匹等物,酒肉和银子也肯定不会少,让赵青山和周氏在村人面前大涨了脸面。

    在赵青山家吃过午饭,有酒有肉,说说笑笑,也就算是走了仪式。周氏变成了赵周氏,又一个新的家庭建立起来,迈向了新的生活。m.zwWX.ORg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辽东—国家—天下,登得越高,眼界越宽广,目标越远大。

    但一室不扫,何以扫天下。连东江镇现在的三州之地都治理不好,老百姓都不能安居乐业,又凭什么去夺大明、治国家?

    从广鹿岛,到金州,再到辽南三州,郭大靖的实验田是越来越大,政策措施在实践的过程中,也不断在纠正和完善。

    郭大靖心目中的样子,未必完全适合当时的社会。所以,他需要尝试,需要在摸索中试验。

    目前来看,效果还是不错的。一些问题也出现,正好使他将来不会重蹈覆辙。

    至于对赵青山,郭大靖未必能照顾到每一个百姓,每一个家庭。但既然知道了,看见了,就没有撒手不管的道理。

    更何况,他忘不了赵青山,忘不了那些和自己一起逃出建虏统治区的辽民。而那种朴实的感情,随着他的地位的上升,是越来越难找,越来越难有了。

    正月十五当年过,为了补偿郭大靖远征在外,未能与家人在除夕团聚。

    吃得好,喝得好,没事儿四处转转,郭大靖这个假期过得相当惬意,相当轻松。

    干掉了皇太极,重创了建虏,这是历史的大改变。郭大靖数年来殚精竭虑,终于赶上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

    战略形势上的彻底扭转,让郭大靖终于能放松心思,好好享受一下短暂而又愉悦的平淡生活。

    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,哪来那么多丰富多彩。但平淡中也自有乐趣,就是一日三餐中的闲聊,也让郭大靖觉得很舒适。

    “毛夫人选好了地址,春暖花开后便要修建侯府了。”藤野英给夫君挟着菜,透露着最新的消息,背后的意味很明显。

    郭大靖笑了笑,说道:“咱家就这么几口人,我看也不急着扩建或新建宅院。房子太大,要是冷冷清清的,反倒不是那么回事。”

    停顿了一下,他又补充道:“况且,毛帅也未必会同意大兴土木。”

    阿秀深以为然,微笑着说道:“夫君说得在理,现在住得就挺好,等到以后仗打完了,未必会继续在这里住吧?”

    藤野英想了想,说道:“是我想差了。夫君建功立业,晋爵封侯也不意外,将来的府宅不是辽阳,就是沈阳,怎会在这里?”

    郭大靖点了点头,说道:“毛帅估计也会这么想。顺利的话,平辽灭虏也没有几年。留镇辽东的话,那肯定就是在辽沈建府。奉调回京,朝廷也会安排。况且,这个时候建豪宅,显得耽于享受,对激励将士们也不利。”

    不说与将士们同甘共苦,吃喝都一样,但差距也不能太大。郭大靖可不相信毛文龙能凝聚东江军的人心,靠的只是一张嘴。

    特别是历史上东江镇最困难,最艰苦的时期,将士们还能衷心拥戴,就很说明问题。

    而且,平辽灭虏已经成为全体军民共识性的目标,你在大连修建豪宅侯府,这志向怎么都象是不思进取。

    如果是人丁兴旺,那还好说。在东江镇的地盘上,毛文龙可是只有一个侍妾,几个仆佣。豪宅深院、花园长廊什么的,完全没有必要。

    郭大靖转向藤野英,说道:“岳父那边可以扩建一下,你看着办,不用怕花钱。”

    藤野英笑着说道:“他呀,倒是看好了一块地方,有山有水,能爬山,也能垂钓。既然夫君说了,妾身就给他建处小院落。闲暇的时候,咱们也能去住上几天,游山玩水地散散心。”

    人少有人少的好处,一家人都去,也住不了几间房。小院落也不用很大,权当是渡假别墅了。

    随便找块地就能盖房建屋,既不用证照,也不担心违建。这就是古代的好处啊,郭大靖不由发出感慨。

    现在的金州、复州、盖州,虽然有几十万军民,但在开发潜力上,却还是巨大的。

    别说东江军还在继续收土拓地,就是保持目前的三州,再安置个几十万,甚至是上百万,自给自足也绝无问题。

    但郭大靖认为承载人口过多,必然是破坏环境,类似毁林开荒之类的事情肯定不会少。

    辽东土地广阔,根本用不着那样。北大荒,北大荒,能够开发的土地多的是。

    别说现在的辽东,只有后世的辽宁大部和吉林省的一部,就是把后世的黑吉辽都囊括进来,郭大靖也不知足,还要继续北进,占领地下满是财富的西伯利亚呢!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