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4章 重振赵家军
书迷正在阅读:重生九零,捡到锦鲤妹妹全家发达、穿成权臣的首富娇妻、暗里着迷:席总又被小撩精偷吻了、替嫁后,禁欲病娇王爷愿为裙下臣、娇妻别跑:陆少他不近女色、寒门医女有空间、快穿女主她无所不能、穿越古代:悍妇当家、云鬓乱:惹上奸臣逃不掉、清穿:四爷重生后,福晋好孕成双
这般揶揄,林映安知道她这是对自己有意见了。 也是,因为宫中乱事频生,她自从黔州回来之后还没有回来看过阿娘。 林映安赶紧上前讨巧的拜礼,“女儿见过阿娘。” 一听眼前年纪看着至多二十来岁的妇人竟然是林大人的娘,夏氏夫妇都拘谨的抱拳鞠躬,“小民们见过夫人。” 海岚最不习惯被人这样恭敬的弯腰行礼,大咧咧的把人叫起来之后看向林映安。 小棉袄再漏风也是她的小棉袄,爱女心切的海岚立马就把她的小棉袄抱进怀里,完了又捧着她的脸左捏捏右捏捏。 女儿不在她的身边,好像比起从前更有生气,也更鲜活了。 “在宫里都饿瘦了,走,阿娘亲自下厨给你做顿好吃的。” “还是婢子来吧。”抚书好笑把她想法打消,姑娘好不容易回来一趟,夫人说这话,不是诚心想把人赶走吗? 林映安看着一如既往什么事都爱操心的抚书,和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阿娘,在自己经历了这么多事早就没有从前心境的时候。 她们却都没有变,真好。 她笑着看过每个人,“不了,我等下还得回宫。” 海岚一下子就泄气了,“怎么这么急?” “回去还有事。”林映安拉着海岚的手安慰一番,回身指着身后局促的一家人,“这是和我一起从黔州回来的夏家夫妇,来京都城给孩子治病,他们在家里暂住几日,抚书。” “婢子在。” “找个院子将他们安置好。” 抚书上下将几人打量一眼,看到男人背上的孩子空空垂下来的裤管时又移开视线,“是,姑娘。” 说完抚书打开大门,作势引着人进去。 林映安转身对着身后的夏柱道,“你们安心住在这里,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告诉抚书。” 夏柱惊讶的嘴巴张圆,这么大一座府邸,要是盖他们的土房子,应该能盖一二百间了吧? 他们可从来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,“大人,小民……” “只是让你们暂住而已。”林映安笑道,随后对着抚书点了点下巴,“好生安顿。” “是!” 海岚嗔怪的看着四处透风的小棉袄,却也知不能耽误她的正事,“以后多回来看看阿娘。” “是,等忙过了,女儿天天回来陪着阿娘。” 拜别海岚,目送她进去之后林映安就准备回宫。 林秋等人都进去之后又折返回来,本来一肚子的话想说,最后又咽了下去,“姑娘,婢子想跟您回去。” “宫里我还忙得过来。”林映安回眸,“刚才带进府的几人,看紧了不要让他们外出,但不可让他们察觉出异样,知道吗?” “婢子明白。” “归山在吗?” “在的。”林秋脸微微泛红,“自上次你和宗将军走后他就一直在这里。” “那就好。” 两个人正在门口说话的时候。 远处一把艳红的油纸伞正押着一辆车朝着他们慢慢走近。 见到站在门口的人,风无相红伞遮挡住脸别过身去,嘴里吹着不成调的口哨声。 整个人身上都写满了四个大字:生人勿近。 有了一面之缘的林映安不识趣的走过去,“风先生?” “风先生是来找我的?” “不找你。”风无相把伞往前怼了怼,保持距离,不但不找你,明显还是在躲你。 “不是来找我?”林映安顿顿,接着狡猾的小狐狸一样呲溜一下滑到他的伞后,“那你来阿娘做什么?” 躲也躲不过,风无相抿唇定住嘴角的微笑,“无他,送关怀。” “送关怀……” “您的关怀就是这些?”林映安指着满车的瓜子。 风无相清清嗓子,“咳咳,瓜子下酒,健康长寿。” “唔?” “要是没事,不远送了。” 不远送……林映安好像被下了逐客令,可这里好像是她的家吧? 林秋看到又是撑伞的这位,无奈道,“先生,我家夫人嫌麻烦,从来不吃带壳的东西。” “巧了。”风无相早有准备一样,“我就喜欢剥壳不喜欢吃,你说这不是巧了吗?” 林秋被噎的一卡顿,“您还有这样的癖好?” 风无相点头,“如假包换。” 林秋一万个不相信,可看在宗将军的面上,她也没法把人赶走,只能不情不愿的把路让开,“……请。” 满脸诧异的看着人走进去,林映安蹙眉,“风先生似乎对咱们家很熟?” “何止熟,您不在的那段日子,风先生三天两头的就送东西过来。”林秋摇摇头,“不过夫人好像不太待见他,送来的东西照收,人却不见。” 林映安心底暗笑,这位风先生,行事还真是让人……琢磨不透啊。 *** 长长的号角之声回荡在京都城中每一个人的耳边。 城门上,宗殊白手持千里望,观察着远处敌情。 这次的战事看似发起的突然,可其实自在河里找回那批武器时,他就已经在做准备。 既然战事必起,那不如由他决定战起的时机。 马蹄哒哒入耳。 许砚骑马从桥上跨过护城河,一步三个台阶的跑到城楼最高处,抱拳道,“主子,亲军营这次一共出动了五万人马,带兵的首领是无夏。” 宗殊白收回千里望放进袖中,“知道了。” 赵绩穿着他刚从赵家祠堂请出的银色盔甲,上覆黑色玄铁打造的护心镜,他还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穿了,没想到有生之年还有再扬他赵家军雄威的时候。 “给我两万人,天黑之前我打得他们喊爹求饶!” 两万对五万人,要让那帮朝臣听到了之后肯定又要说他赵绩太自负。 只是但凡了解当年赵家军的人,都知道那里面各个都是以一挡十的精兵悍将。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当年的赵家军虽然解散,但有不少都自觉留在赵家充当起府兵,且这些人都是当年精英中的精英。 祖上留下来的一手好本事代代相传,现在养在赵府里的那些赵家军后代,强悍丝毫不减当年。 整个京都城府中防卫能与宗、纪二家相提并论的也唯有信武侯赵家。 而宗、纪两家占的是当权者的优势。 唯有赵家,是靠的自己。 如果不是当年的老信武侯明智选择功成身退,绝无他宗家后来的出头之日。 宗殊白对上赵绩没有犹疑之色,“点兵两万,随赵侯出征!”三文不吃鱼的织锦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