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虚阁 - 历史小说 -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在线阅读 - 第一千七十五章 对症下药

第一千七十五章 对症下药

    现在可倒好,发展的机会是真的没有捞到,麻烦事倒是惹出一大堆,尤其是似乎还把太后娘娘给得罪了!

    年轻人就是年轻人,一到关键时刻就看不清形势,这也确实是如此。你瞧,不管是左看还是右看,桓玄都不像是那种可以关注局势,并且,按照一般的伦理来行事的人。

    他就从来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,既然他不是这样的人,又何必勉强他?

    也就是说,这件事,最终的错误还是出在桓冲的身上,作为谯郡桓氏现在的当家人,他就根本不应该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桓玄带来。

    就算是惹了太后娘娘不悦,他也只能忍着,也只能认了。

    王谧的眼神若有似无的向桓玄这边看过来,那种眼神还是轻飘飘的,似乎很友好。

    但是,这种眼神之上灌注的压力,是非常巨大的!

    几乎要压的桓玄喘不过气来了!

    “是我唐突了,还请太后娘娘责罚。”

    我去!

    这是什么情况?

    桓灵宝居然认错了!

    大冤种徐羡之首先投来了惊异的眼神,紧接着,桓冲刘穆之等人也不遑多让。

    一向淡定的桓伊,此刻也不由得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王贞英展颜一笑:“你还小,不懂规矩,我不会怪罪的。”

    “桓老将军有福气,没想到,桓氏一族居然又涌现出了这样豪气十足的少年。”

    “看来,又是一位将才。”

    桓冲心中五味杂陈:太后娘娘这个话说的,很奇怪啊,真不知道是在夸他,还是在提点他。

    对于谯郡桓氏来讲,将才可不是什么好事。

    不过,该客气的,还是要客气一下,总不能说太后娘娘说的是错的。

    桓玄退下,抹了把汗。

    好家伙!

    这也太悬了!

    正所谓一物降一物,也不知道为什么,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桓玄,一看到王谧就脚心冒冷汗。

    紧张的不得了。

    生怕一个不小心,就把琅琊大王给得罪了。

    那可不成!

    他还要看大宝贝呢!

    你以为,桓玄是真的被王谧的气场给吓到了吗?

    呵呵!

    当然不可能了!

    桓玄长这么大,他怕过谁?

    王谧又怎能例外?

    现在能有这样的排面,只能说明,王谧有自己的办法,足够控制住桓玄。

    至少,不让他继续作恶。

    要问什么办法?

    当然是在他这个小馋猫的面前,高高的吊上一根胡萝卜了!

    这是最有用处的。

    比什么威逼恫吓,什么责罚谩骂都要有用处的多,还能调动他的主动性,让他自觉的听从王谧的调遣。

    他不是想要新型火器吗?

    那就给他。

    不过,想拿到手也没那么容易,琅琊王贴心的为他制定了一些并不算严苛的条件。

    你想要达到目标,可以啊,那你就不能偏离我的要求,至少不能差的太远。

    于是,桓灵宝此次的出色表现,完全是被利益驱使的,并不是他真心的服从王谧。

    桓冲若是知道真相,又该大呼他是上当受骗了。

    好在,受骗的是他,并不是王谧。办法是王谧想的,具体实施也是他做的,他比谁都更清楚,桓玄为什么会在此刻低头。

    不过,没关系,他也一点都不感到失落,或是遗憾。

    这本来就是他所追求的。

    面对桓玄这样的人,你还有什么奢望呢?

    只要是他能够暂时的听从命令,按照王谧的意愿办事就足够了,不必计较他的动机是什么。

    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,驭人之术也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计谋,面对不同的人,想要让他们像上磨的瞎驴一样努力的转圈,那就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安排不同的方案。

    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,这样的差事是吃力不讨好,身为主帅,想帮助琅琊王做事的人,简直是多到数不清。

    他又何必浪费心神去收买人呢?

    总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事情,当然不是一个英明的主帅的正确选择。

    那些冲上来一定要帮他做事的人,老实说,其中有真本事的并没有太多,多得是那些阿谀奉承之辈,想要趁着王府用人之际便捞一点好处。

    对于这些人,王谧也并没有弃之不顾,而是给了他们一个应付,让他们都算在王府的名下。

    这些人的作用,当然不是指望着他们能上战场冲杀,亦或者是出谋划策了。

    那他们还有什么用处?

    王府还要白养着他们,难道,琅琊王是大善人?

    虽然琅琊王确实挺善的,但是放心,他也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做慈善,这些人里面,有一些也是可以挑挑拣拣出来,帮着她做些事情的。

    当然,不是正经事。

    以后,随着事业越做越大,王谧的手里也要有一些心狠手辣的战将,总是要做点黑活的嘛。

    这种人,指望着从琅琊王氏的本家里找出来,那是不可能的。世家大族的基本理念差不多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他们可以作恶,但是,并不会搞那种明面上的坏事,也不会害人,不是他们没有那样的心,也不是他们没有那样的能力。

    实在是他们根本就不屑于那样去做。

    太不体面了。

    他们可以早朝堂上乱斗,甚至是把自己的敌人按倒泥地里,置于死地,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他们不惜使用各种阴谋诡计,动用无穷的力量,但是呢,那种真刀真枪的乱战,杀人越货的恶事,他们是不会去做的。

    根本就看不上。

    于是,王谧想要的那种人才,抱歉,在琅琊王府根本就找不到。

    于是,只能求助于街上投奔来的这些别有用心之徒了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人虽然干正经事的本事没有,但是作恶的能力却是非比寻常,人尽其能,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总有他们能够大展拳脚的时候,现在就先养着他们一段时间吧。

    也不是养不起,也不会花费太多的钱财,毕竟能够通过大王初步筛选的人还是很少的。

    就算其中有些长了歪心眼子的也不必担心,从外表上来看,绝对看起来还都是很有能力的。

    买入不亏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的一些人,其用途就更加明确了,不过就是凑人头的,壮一个声势。

    要让外界看起来,投奔大王的人是那么的多,大王全都慷慨的接受了,并且给予了很好的待遇。

    这也是他邀买人心的一种方式。

    看吧!

    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人,有些甚至还是建康城里有名的宵小儿也被琅琊王接收了。

    其他人还有什么好犹豫的?

    但凡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冲啊!

    如此一来,投奔王谧的人就会越来越多,大家的顾虑也会越来越少,至于将来,这些人会不会都派上用场,那是以后的事。

    现在还不需要过多的考虑。

    然而,除去这些人,能够真正为王谧办事,同他出生入死的人又在哪里?

    不是这些人,他们是不可能的,没有那个互信,也没有那份基础,只在北府!

    是的!

    虽然桓氏一族的人也很好,在朝廷上有根基,能力也还说得过去,但是,从情感上来说,王谧对他们的信任还是寥寥。

    若论能够委以重任,还是要看北府的那一帮兄弟们!

    当然了,现在,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刘穆之,有他一个,就抵五个了,基本的构架是有了。

    还有朝堂上现有的那些人马,也都是可以安排差事的,他们这些人,除了郗恢那样的死硬分子以外,其他的人,最多也就是对王谧登上大位超出同伴有些不满而已。

    但是,只要是名分定下来,他们各自又有了差事,也就会认认真真的做事,不会闹什么矛盾的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这些人马还有一个好处,那就是,他们基本上还是出自一些体体面面的旧家族。

    虽然不见得都是顶级世家,但一般来讲也都是有点家底,有点人望的,这在魏晋时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。

    就比如,徐羡之这样的,如果不是他的家族在荆州也属于望族,桓老爷子才不会推荐他呢!

    这个年代能够在朝堂上站的久,站的稳的,基本上都是要有点家族背景的。

    除非是武将,那是要拼命的,要真刀真枪,动真格的。

    只讲究那些出身、门第、家族渊源就不够使了,战场上的事情,战场说了算,谁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,并且打漂亮仗,谁就有资格站在朝堂之上。

    这种事,只是依靠内斗,是不行的,都要拿出真本事来的。

    尤其是现在,眼看就要建立一个新的朝代了,北伐在即,不拿出点真本事来,还想挤进名将的队伍里和大家一起混饭吃?

    可能吗?

    不服气的,就来和刘寄奴、檀凭之手里的枪招呼两下,问问他们同不同意?

    与武将相反的是,文臣一般就是个混圈子的差事。

    当然了,能力也是很重要的,毕竟,只要是战事稍停,国境基本上定下来,不管是大臣还是皇帝,每天处理的各种事务主要还是围绕着政事,也就是文臣主管的这些事务打转。

    于是乎,你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,往往是,一个朝代只要过了开疆拓土的初级阶段,局势稳定下来,着手发展经济的时候,武将的地位就会相应的降低。

    而文臣的地位就会迅速升高。

    这也并不是皇帝偏心眼,或者是卸磨杀驴之类的不好的事情,而只是一个客观的现象。

    毕竟,没仗可打了,那么,武将又靠什么来提升自己的地位,创建功勋呢?

    他就是有这个心,也没有这样的机会,至少,机会是大大减少了。

    相反,一开始或许默默无闻的文臣,到了这个时候,其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。

    吏户礼兵刑工部,这个年代虽然还没有那么明显的分工,但是也可以看出,朝廷上的这些大臣真的都是很忙的。

    他们要处理的事务,基本上都是文臣方面的,除了兵部和户部和军事有比较强的联系,剩下的几个部门那就是专门处理日常工作的。

    人手多,事情杂,最关键的是,他们和时断时续的战争不同,他们处理的事务是要天天见,年年不停歇的。

    于是,可以看出,他们刷业绩的机会就很多,并且,那些朝廷重臣,只要他们愿意,皇帝又不排斥,他们几乎是天天都要和皇帝见面的。

    多少都会有几分情面在,和皇帝的情分也就更紧密了,节节高升,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所谓朝堂,往往也是个小社会,各个部门的官吏多到数不清,还几乎要经常在朝堂上相见,在人人都是世家子弟的这个氛围当中,你不是出自世家,你都不好意思一起混。

    甚至说,没有一颗极为强大的心脏你都忍不了,那种不合群的感觉几乎是如影随形,天天都伴随着你,挥之不去。

    不说别人,只要想一想桓氏一族的先辈,桓温就知道了。

    他明明是顶级世家出身,也是极有能力的,但就是因为他放弃了走文臣道路,转头去带兵。

    即便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,也依然受到同僚的排挤,有些人是故意的,有些人只是因循着环境的发展而行事。

    于是,为了尽快让新的王朝步入正轨,在这第一波的文臣选择上,王谧也还是选择了稳妥的旧班底。

    这些人彼此都熟悉,也属于同一个圈子,即便也有互相看不顺眼的时候,但是,整体上来说,还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,闹不起太大的风波。

    至于以后,当然还是要选择新的班底,逐渐把这些人淘汰掉的,但是,目前还不是时候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从目前的形势来看,桓玄等人还有保留的必要,毕竟,他是真的能打胜仗的。

    不管未来如何,在北伐还没有一锤定音之前,桓玄之类的战将是需要保护的。

    在桓氏一族当中,也就只有桓伊是个异类,到时候,说不定可以做个文臣,进行一下身份的转换。

    当然了,要不要转换还要看他自己的意愿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看起来云淡风轻,其实很有主见的男子,王谧并不想勉强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现在,经过了一番插科打诨,太后娘娘这一关算是终于渡过去了,简直是让人好生的捏了一把汗。

    不容易啊!

    说到底,还是琅琊大王布置有方,一开始就预料到了桓玄的难对付,于是,用他感兴趣的事物先把他吊住了。

    虽然,这种办法不一定是次次都好使,但是,这一次,确实是混过去了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