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虚阁 - 历史小说 - 天启1626在线阅读 - 第四十一章明心通道

第四十一章明心通道

    第四十一章明心通道

    “我知道你会问我,不过就算你不问我,我也会告诉你的,现在你问我,那我就好好的给你讲讲。”

    玄静回复完王穿,王穿感觉像是在绕口令一样,又有些像是大活西游的感觉,为何会如此类同,这也让王穿心里多少有些芥蒂。

    “江湖人以武入道这是最基本的修行之法,毕竟练武可以强身健体,而且免受欺负,练武比起修心明道来说是最简单易行的。

    至于说外功那都是久练而成的事,日积月累,最终的成就也只是以武强身,以武报国。

    练武之人若不练内功,不修炼气,那么永远与其它动物一样,最多就是力气大一些而已。

    所以但凡练武之人一般都要练气,而练气就是以武入道的关键途径,也可以说是唯一途径。

    而气就是天地之间最重要的东西,除了我们一呼一吸能感觉的气外,其实人身体里还有一种气就叫元气,人如果没有元气,就是一个死人了。

    元气又可以分为阴气与阳气,它们看不见摸不着,但却可以感觉得到。

    内功其实就是修炼这股看不见的元气,当然修炼必然要有一个地方,像炼丹炉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我知道,是不是把这些气放在丹炉里炼化,就可以炼化成不同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王穿是理科男,冶炼专业,对于冶炼还是十分有心得的,一听玄静说起就想起了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记忆,他来到一个新的世界,过往的记忆也在慢慢的变淡变得不清楚起来,可对于炼钢炉,冶炼矿物他还是记忆犹新的。

    可抢着一说之后,他又后悔了,若说修功像他说得这样简单,那世人谁都可以成仙成佛了。

    而且他想到玄静所说,这股气无形无影,看不着摸不着,与自己一呼一吸的空气完全是两码事,如何炼他一时又没了主意,说着说着又不好意思的比划两下,让玄静接着说。

    玄静也是白了王穿一眼,可却也十分欣赏,毕竟王穿并非是一个鱼木脑袋,对于她所说的东西还是十分理解。

    “对你说得对,炼丹也好,炼铁炼铜也好铸剑也罢,都必须有一个炉鼎,而人身体里的炉鼎也非是有形的,而是无形的,称之为气海,人元气存于的地方,也是人元气修炼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玄静补充的说明了人的炉鼎,这样让王穿也可以形像一些。

    “那这个气海在什么地方?”

    王穿也是有些急不可耐的问起。

    “既然元气无形,气海亦无形,何来有形的地方之说。

    当年关尹子有言:有时者气,彼非气者,未尝有昼夜,有方者形,彼非形者,未尝有南北。

    何谓非气?气之所自生者如摇箑得风。

    彼未摇时非风之气,彼已摇时即或为气。

    何谓非形,形之所以自生者,如钻木取火,彼未钻时,非火之形,彼已钻时,即名为形。

    气存于身,亦存于世间万物,就好像风一样,你不摇动自然无风,你动了自然会有风,而气也是一样,心动则为气,心死则气灭。

    钻木取火,火存于木中,若是不钻火即不存亦无形,若钻之则可见火之形,即可说木中有火却又不存于火。

    修气之术,既在于心念之动,凝气之术,即在于心静。”

    玄静再次说明气的形态,她虽然并没有像描述一个物体一样,描述得有形有角,可用类比的方法来引导王穿。

    可王穿受之四百年后科学此时脑子里的是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,或是理解刚才玄静的话,显然比这一个愚蠢笨拙的人还是困难,所以刚才所完也是云里雾里,摸头不着脑的样子,像是在听天书一样。

    “公子,你不可固执于偏见己见,更不可执于所学,所学越多越不能明道。

    修道之人的悟性非是聪慧之心,而是包容之态,你只有放下过往成见,忘记以前所想,让心之所念空出来才可能理解。”

    玄静知道王穿的矛盾,此时也是再次引导王穿。

    说得十分简洁明理,其实有的玄之又玄的东西,非是一些聪明人可以理解,而是心里要有包容广阔的心态,就好像大海一样,若是不能包容其它水,自然不能成全为海。

    一个人的心有如一个碗,当碗里空空,自可装得下天地日月。

    “有些道理,有些道理,人心跳着的时候是活的,元气没了,人就没了,那说明心也不会跳了,你的意思是说人体内的元气是由心来控制?”

    “不错,儒子可教,可我所说的心非是你所说的彼心,心亦是无形之心,心有五态,精神魂魄意,应对于世间五行。

    精者水,神者火,魂者木,魄者金。精主水,魄主金,金生水,故精者魄藏之。(合起来精神其实就是水火,精魄就是水金。)

    神主火,魂主木,故神者魂藏者。(世人说神魂就是由而来的。)

    五行之运,因精有魂,因魂有神,因神有意,因意有魄,因魄有精。

    (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五行相生之理。)”

    “等等,等等,你说得太多我一时也消化不了,让我理理思绪。”

    王穿脑子里此时金木水火土混成一团浆糊,没想到如此复杂,而且都是无形无影的东西,他现在唯一知道的是人有精神魂魄意这五种态,而这五种态也是相生相克的,有如世间五行金木水火土,意识为土也是中间的,意识其实所反映的就是其它四种精神魂魄。

    唯一理解的是精,精这种东西他还可以想像当然是水了,道教里有化精炼气,其实就是精气。

    而精是水,这个可以理解,至于其它的魂魄之类,于此时的王穿来说完全唯背了他所学的科学,所以无法理解,更显得有些唯心。

    “好吧,看你一时之间也装不下那么多,就告诉你什么叫道心通明。

    道心通明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明心通道,心若归一自可通道,所谓明就是日月为明,日阳月阴,明代表了阴阳,代表昼夜,同时也代表着无尽的苍穹。

    明白自己的心,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真正的知己,知己者明。

    所以我可以通过明心来与世间万物相通,自然也可以明心来通剑心,以剑心通道。”

    这一次玄静说得简单了一些,这让王穿也是抹了一把汉后,脸上现出一丝微笑。

    老子的道德经他也略为懂得一些,所以知道一个成语叫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
    但他现在还不知道其实“知道”两个字已非后世人所言的知道了,“知道”的真正含义其实是知道某一件事情中所含之道。

    “哦,那么道是什么?”

    王穿此时也忽然来了兴趣,不去追究过程,毕竟要弄明白其它的,首先要知道“道”是何物。

    “道就是无,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宇宙苍穹都生于无,无生有,有生于无,这你能不能理解,若是不理解,讲其它更多的也无意义。”

    “理解,理解,无中生有嘛,道家有的书我也读过一些,可却一直疑惑,觉得后世人所解实在太过自我,是因为后世人都有功利之心,以人道之欲来解天道之无,所以解古人之书时,都会带着世俗的偏见,把天道解得不伦不类,实是错解了古人。

    天道无私,人道有欲。

    所以在下经你这么一说,虽然读过以前不解,可现在似乎恍然大悟了。

    无应该是解释宇宙之源的最好解释,而非一些宗教神说把宇宙之源设定成一个有模有样的神,这其实就是在愚弄世人而已。

    原本是无,后来慢慢的变成有。”

    “看不出你虽然笨,竟然还一点就通。

    我当年领悟之时就费了许多时间,我小的时候总会认知一些新的东西,觉得此理不通,没想到你比我聪慧。”

    玄静说完脸上再次一红,而王穿也是第一次受如此表扬,心里当然是乐开了花,可一想玄静必然是未经世事,自小修道才会有今日的成就,若说自己比玄静聪慧,这其实多少有些奉呈王穿之意,可王穿却乐于承受美人儿的如此奉承。

    “多谢静儿夸赞,你接着说,趁我现在脑子活络些。”

    王穿也是咧嘴一笑,十分得意,又体现出难得的谦虚。

    “道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而万物皆含之于道,道也存于世间万物之中。

    万物之道与一桌一椅之道其实都是一样的,所以你想通一物既可解开道,而不必用万物万灵来寻道。

    当你通道之时,就可以依着道生万物的规律探寻万物的变化。

    所以修道最终是归一,心归一才能演绎世间万物的万千变化,而这些变化与规律就是可以称之为道法,在粤西会馆时我施展的就只是普通的道法。

    人的眼之所以可以视物是因为有光之故,若是黑暗之处人是看不见的,可若懂得光之变化道法,只要略加改变就可以让人所观物发生变化,这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障眼法。”

    王穿一听,也是用着所学理解着,其实这就是归纳统一法。

    许多同样的事可以把他们归纳在一起,找出相同的规律,而通过这些相同的规律又可展开演绎更多相同的物,就好像现在科学里的克隆一样,只要知道生物的演化规律,即可依着规律进行克隆。

    那么这是对于原本相似的东西,就像依化学里的原理一样,但凡水都可以化成真气,又可以结成冰,这是有规律的,只要达到相同的条件,一般情况之下,不论是北边的水还是南边的水都是如此。

    但不同物体之间相似的东西就难与找出相同的地方了,从化学角度可以解释木炭与金刚石的区别与相同,是因为他们都是碳结构的,只是分子结构不一样,所以形成的外部特性也不一样。

    可不同的物体之间他们的构成元素都不一样,要找共同的地方那就太不容易了,就好比一个活着的人要找出与一块石头的相同之处,这怕是科学再发展一万年也无法解释,毕竟天地之间万物只是一个统称,宇宙之中何止万物呀。

    但若是依中国道家的想法,那就简单得多了,以小见大,不必去考虑万物的形态特性,只要把所有的区别拔开,留下的就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,用科学也无法解释的东西,那就是道。wap.

    如此看来科学越发展,其实就越偏离道的本质。

    所以说古人的聪慧非是现代人可比,科学越发达,人就越物质,私欲越泛滥,人也变得越愚蠢了。

    (元素周期表若是用这个道的方法来演绎或许又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所以任何人也不可小看古人的智慧,更不有臆想着穿越到古代会如此威风,其实在现代社会都混不走的人,那么去了古代社会更难以立足,这一点本人十分深信。

    毕竟人道为欲,天道无私,天道无常,人道有规,领悟人道可以获得荣华富贵与权势,成就大业,可领悟天道却可以超脱于肉身,身若无欲才可以超脱时空,遨游宇宙苍穹。)

    “哦,看来道教那些神仙都是超脱于物质形态的人,他们懂得万物之间的变化,所以才可以无所不能,施展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道法来。”

    玄静此时又轻松许多,没想到与王穿论道竟然如此简单,并不费心思。

    而王穿自然也是抛弃了自己所学那些束缚才会如此想得通的,若是脑子里还有那些现代科学,那么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。

    “神仙只是世人的说法,他们其实依然是人,自古以来明道之人,其实都只得其二三,真正能归一的世间除了道祖之外,别无二人。

    道祖当年著立道德真经其实并非想教化世人,因为道祖也无道可示后人。

    虽然道祖明道,可道祖却并非道。

    包括道教所有道场之所以供奉自古以来明道之人,其实只是寄托一种尊敬之情,与普通世人家中供奉祖宗以及天地是一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道家不像佛家,宣扬有求必应,让世人供奉之,而佛家所供奉的那些所谓佛祖以及神仙,其实也都是明得此中之理的得道之人。

    不论是道家也好佛家也罢,所修皆为一个无,道德经有言,道不可道,即是此理,道家称之为道,佛家称之为佛。

    佛家说世人皆可成佛,与道家说世人皆可明道也是一样的道理,殊途同归,说法不一而已。

    但道家修行讲求不争,无言、无求,无欲,所以有别于佛教之有求必应。

    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,就是以大仁于天下,不会对世人之求有所回应,纵然可知天下事,却又置天下于无,

    道生天下万物,无害于天下万物,世间万物皆有道,却又无一物害于道,纵然是修道明道之人亦是如此,而这就是道法自然,道中之法自然而法,归一可得世间道法,成就无所不能的神仙。”

    玄静此时再次深入讲解道,而且还与佛教对比,对于这一点认识已然超过了同代人的思想水平,并不摒弃于佛,而是万化归源,从道德经中领悟道与佛最后所讲其实是一个东西,只是所用名称不一样而已。

    “静儿,听你一言实在受益菲浅,你所持观点怕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,自古佛道相争,历经千年,大家各说各是,谁也不服谁,而你所言到是极为特别。

    只是说了那么多,你能不能告诉我如何明道,如何修道呢?

    又如何修行你刚才所言的体内之气?”

    王穿当然最想的就是觉醒自己体内的葛仙翁灵丹了,听着玄静如此说,若真的能得葛仙翁的元神,那么即可有道法可用,这种本事任谁也不会拒绝。

    不说腾云驾雾驭剑飞行,就算是变些小法术出来,也是一种无尚的炫耀资本。

    不说将来打败什么魔尊,就算此时在大明朝也可以自保,先成为一方大侠,自然也是一件美事,更何况身边还有如此美人,当真可以算是神仙眷侣。

    “道祖有言,处静而可观动,当你身处一个喧哗的人群之中,你能不能听得清楚其中任何一人的讲话?”

    “听不清,自然听不清楚了,只是如何静呢?”

    “静非是你站着不动,不做任何动作,刚才我说的静是心静,当你心里处于致静之时,不要说身处于喧嚣之中,就算是世间万物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你的心。

    修习静的第一关就是让心不争,而你刚才心里就有争胜之心,有了争胜之心就会有求,有求必然会多言,多言所反映的就是你心里有妄念,有了妄念就不能无欲,有欲心就不能达极静之境。

    所以首在不争,其次于无求,再者无言,最后无欲,无欲心则可至静,至静则可知动,知天地之间万千之动。

    此动包括世间万物,就如同这把椅子,你所看到它现在不动,可知它本身却在动,动非是外形之动才叫动,动是一种变化不受限于形体。

    所以你要先修静心,这样才能知体内及世间万物气之动,也才能说修,而这也是第一层境界。”

    玄静把修行的关键说给了王穿,可王穿听来却是一脸懵逼,如何不争,如何无求,又如何无言无欲。

    “人之元气存乎于身体,受之于心之控制,你看我挥手,我吹气,你自然能感受了。”

    玄静说完对着王穿挥了挥手,又吹了一口气,这是有形的,王穿当然能感觉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此理我知道,我也能感觉到,可元气为无形之气又如何感知呢?”

    “用心,当一时心静之时你就能感觉到身体内的万千变化,包括元气的运行规律,而只要用心控制就可以把元气归结为一,当元气修行可以随心汇聚之时,自然可以凝结成丹,这就是元神之丹。”

    王穿一想,似乎有道理,又似乎没有道理,有时他一个人静处的时候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,或许这只是最初级的阶段,也是一个必经的阶段。

    道家与佛家都有入定之说,看来这个入定就是让心处于静止状态的一种修行方法。

    “静儿,这是修行之法我看一日也不可有成,想来你自小在齐云山中长大,不受世俗干扰,自然能心中不争,也无所求,更无言无欲,所以你能修行达道心通明阶段,可我只是一个俗人而已。

    再说了我纵是能觉醒体内仙翁的元神,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呀?”

    王穿的目的还是十分明确,那就是说了半天都离不开道法。

    玄静自然知道王穿的想法,也是无可奈何的看了王穿一眼道:“你说得有些道理,可我也还达不到无欲无求之境,所以才会下山与你相遇,若不然谁会来管你这俗世之事。

    你想运用道法,刚才我说过道法既是世间万物变化之法,你若能与己之精合彼之精相通相博,自可通神,以运用彼之变化来改变。

    就好像一块石头,虽然看似不动,可其却是有精之物,只要你与其相通,自然可以利用其内部变化来施展道法让他破碎了。

    而世间修道之人许多所谓留存的道法其实只是前人修行运用的总结,对于你来说当然也可以自己创出一些道法来了。

    若有一天你能感悟到自己身体内元气变化之时,我也可以传你一些元气修习运用的法门,不过你也不必急于一时。

    现在有我在你身边,难道你还会害怕吗?”

    王穿一听似懂非懂,但知道此时就想学些法术确实是操之过急了,许多操之过急的人往往后只能沉于表面,却永远也无法达到致高的境界就是心里还是摆脱不了欲。

    而这种欲也就是魔道之分的关键了。

    而王穿也明白了一些民间的传闻,那就是为何民故事里总说什么蛇精,树精,其实还是十分有道理了。

    而且人聪明之处就是可以从万物之中提炼这股精气为己所用,而一些妖魔之所以会吸人精气,其实也是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比如说民间有传闻说酒是粮食之精也是这个道理,而精形于水,粮食的精华最后是酒,只是可惜世人饮酒却不知道利用其中精华。

    当然人自然也有精了,特别是男人,这一点他明白。

    而所谓浓缩的精华,大部分都是液态出现了,这一点也印证了精形于水的说法。

    “明白,此理甚是简单,所谓腾云驾雾其实只是与天上的气息相通,自然可以驭气而行了。

    静儿,以后我看来得叫你师傅了,有你在我身边我自然不会害怕。”

    “哼,我可不敢做你师傅,现在我恢复女儿身,以后跟在你身边只能做你的一个丫头侍女,更不能让人知道我的身份,以后你不要逢人就说我是齐云观的,自出山之日我与齐云观已经没有关系,现在更只是你的下人,若你胡乱说,以后我保护不了你,你可别怪我。”

    “是是是,在外面你当然是我的丫头了,除了漂亮一些,似乎别人也看不出你有什么本事,就连魏幺都不知道你的本事,所以以后你就是我身边的奇兵,谁要是小看我自然要吃大亏的。”

    王穿还是懂玄静的想法,只装成王穿身边的一个丫头,那么别人也不会重视了。

    “刚才在粤西会馆,还有在信王府时,你似乎也察觉到什么了,为何你不想问问呢?”

    玄静把玄学讲完,此时也想听一听现在所处的情势分析,主动问起王穿。

    【作者题外话】:这一章就是修道明道的总纲,也是本人这二年多来的总结,当然也引用了关尹子及道德经里的真义,算是本人对道德经与关尹子两部书的领悟,是修道的法门,有兴趣的可以试试。青虫月二的天启16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