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虚阁 - 历史小说 - 朱元璋与我聊明史在线阅读 - 第712章 妥协(1)

第712章 妥协(1)

    张凯之有些犹豫,他可不想被扣上那么大的帽子。

    的确,朱允熥在扬州城里。他带着大军进城,如果还没有合法的文书,那他就算被冠上谋反的罪名,也是不冤的。

    而陈则武作为朱允熥的身边人,李景隆又负责朱允熥的护卫工作。

    这两人对进出扬州城的人,进行盘查,也是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思想斗争之后,张凯之拿出朱元璋给他的旨意。

    陈则武微微行礼,接过圣旨。其中的内容,让陈则武脸色大变。拿着圣旨的手,也紧紧的握住。

    “扬州民,公抗朝而拒徭。本宜重罚。相复有恶官为祟,由是得免。兵部、刑部,将京师营诣扬州,促徭。又有抗者,斩辄决。”

    这道旨意,说白了就是:扬州百姓抗拒徭役,对抗朝廷。念在是因为有童权这样的人,因此可百姓免罪。但是,罪可免,徭役不可免。让兵部、刑部带兵去扬州,监督徭役执行。再有抗拒徭役的,斩立决。

    “这是太上皇的旨意?”陈则武皮笑肉不笑,再反问张凯之。

    张凯之朝南方抱拳行礼,“正是太上皇的旨意。”

    陈则武沉默了,他做了这么多,就是担心冒出民变来。这些天,他一直以户部尚书的身份,积极协调河南百姓回来扬州和淮安。

    他知道,扬州百姓,已经十分脆弱了。而且,也经不起折腾了。

    因此,陈则武宁愿运河暂时停工,也不愿意再让扬州百姓去开凿运河。

    可是,这道旨意,打破了陈则武全部的计划。

    正要发作,陈则武的衣袖,被李景隆拽住。看过去,李景隆微微的摇头,“陈兄,纵使心中不平,也要领旨。”

    陈则武深吸一口气,逐渐平复自己的心情。

    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,朱元璋都是相对来说,比较爱民的一个皇帝。

    而且,不得不否认的是,明朝的百姓,尤其是洪武年间,他们的地位是很高的。

    朱元璋给了老百姓,民告官的权力和途径。

    但是,有一点,也是不能否认的。

    那就是,朱元璋的爱民,绝对不会凌驾于皇权之上。

    比如,苏州百姓,帮助张士城对抗朱元璋。苏州一府,就承担了大明朝最重的税。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

    而这一次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扬州府的童权,横行乡里。而且又是谢长风一家的作祟,才有了扬州百姓抗拒徭役。

    徭役,是朝廷对百姓的要求。是官府向普通老百姓,所摊派的无偿劳动。

    在一定程度上,徭役代表着朝廷的威望。

    因此,即便童权和谢长风有千般万般的不是,扬州百姓也不能抗拒徭役。抗拒徭役,就是在打朝廷的脸。

    在朱元璋看来,童权、谢长风和扬州百姓,完全是两码事。

    官员出了问题,朝廷可以惩治官员。但官员的问题,绝对不可以成为百姓抗拒朝廷的理由。

    这,便是皇权。

    陈则武看得出,朱元璋这是要借扬州百姓,维护朝廷的威望。

    “你们带了多少人。”李景隆同样看出了这道旨意的深意。但他也无可奈何,遵旨,是他唯一的选择。

    “三千人。”张凯之回答道。

    三千人,这是京师大营中一个营的人数。

    李景隆动了动喉咙,还是没有发出声音。三千人,如果只是为了避免百姓对抗徭役,那也有些太小题大做了。

    眼面前,京师大营的将士们,列阵排好,随时等待张凯之的一声令下。

    而张凯之,则是在等陈则武的让步。

    李景隆挪动脚步,给张凯之让出位置。而陈则武,却是一动不动。

    “陈兄。”李景隆小声提醒。

    陈则武选择了妥协,他不可能去对抗皇权,更不可能对抗朱元璋的皇权。

    徭役,本是朝廷摊派给百姓的,历朝历代都会有。

    而扬州百姓如此抗拒的原因,就是朝廷不仅征集徭役,还收了他们的地。最主要的就是,那个卖鸭肉汤的老妪,一家都死在了运河里。

    没了青壮年,官府却还要让他们家出人。不出人,那就出钱。

    “恐生民变。”虽然选择了妥协,陈则武还是说出了担心。

    如果,再对扬州百姓施压,一旦激起民变。无论是陈则武还是李景隆,又或者是这个张凯之。所带来的后果,无法承受的住的。

    因此,陈则武的态度依然不变,那就是等河南的百姓过来。

    这在陈则武看来,也是最好的办法。

    而朱元璋的想法也很明确,那就是必须要让扬州百姓行徭役,以此来维护朝廷的威严。寡欢太叔的朱元璋与我聊明史